三商美邦人壽即將掛牌,掀起保險公司的上市布局潮,上月全球人壽以低於市場賠付額標下國華人壽,說穿了也是為上市及大陸布局之路找捷徑。近來台灣壽險業發生兩件大事,其一是,三商美邦人壽即將掛牌上市;其二是,全球人壽二○○九年由本土資金進駐後,上月底以遠低於市場預期的一千億元以上,以賠付八八三億六千八百萬元標下國華人壽的業務,震驚業界。看似兩件不搭軋的事,事實上卻有志一同為上市之路布局,且三商美邦成功進入資本市場,早已讓台灣壽險業躍躍欲試,積極找捷徑盡快走進資本市場。上市及大陸布局之路敲門磚而在較早之前中信人壽、三商美邦及全球人壽搶標國華人壽,都因壽險公司如要積極擴大資產規模,一旦買下國華人壽不僅可增加營運規模及可運用資金空間,除了業界排名可加速往前,更是邁向上市及大陸布局之路的捷徑。最終國華花落全球,而三商美邦將於十二月十八日掛牌上市,三商美邦總經理孟嘉仁表示,上市後仍持續尋找併購對象與擴大資產規模。至於中信人壽,市場曾經傳其準備上市,對此中信人壽表示,未來將採取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中信人壽還是依附在中信金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模式,暫不考慮獨立上市。二○○八年金融風暴,讓台灣壽險產業結構起了微妙變化,南山(AIG)由潤泰併購、富邦金併購安泰(ING)、中國人壽買保誠。全球人壽原為荷商AEGON在台子公司,金融風暴發生後,全球資本、信用及資產市場巨幅震盪,造成母國公司財務報表的資產市值減損,但是又必須符合當地會計制度認列巨額虧損,加上須符合歐盟即將實施之資本清償監理(Solvency II)要求,不得不縮減全球營運規模。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以三十億元出售予美孚建設董事長彭誠浩兒子彭騰德、台玻總經理林伯豐合資成立的中瑋一控股,從外商壽險公司轉為「台資」壽險公司,全球人壽集團與中瑋一簽訂股權轉讓契約個案,過程極類似管理層收購的企業併購模式,是台灣保險業第一件壽險公司管理階層參與收購保險公司股權的併購案。相關人士分析,當時全球人壽保單資金成本比英國保誠人壽低,提存責任準備金壓力較輕,全球人壽在台一路併購美國家庭人壽、全美及國衛人壽,這些被併購公司的台灣開業執照全球人壽都保留,有多張壽險公司開業執照在手。買下國華人壽 排名將往前國華人壽截至六月底共有資產三○○一億元,但資產小於負債七五三億元,若安定基金彌補其淨值缺口,則買家資產至少增加三七五○億元以上,市場認為壽險公司如要積極擴大資產規模,一旦全球人壽買下國華人壽後,資產規模上衝六二七一億元即可運用資金,排名也可馬上成為台灣前六大壽險公司,並可取得國華三十年經營經驗,解決進入大陸市場「五三二」的限制(資本額五十億美元以上、設立滿三十年、在大陸地區設辦事處二年以上)。另外,全球人壽只要持續獲利,並達成股權移轉後五年內符合公開上市條件的資格,由此可看出全球人壽往上市及大陸布局之路的野心。孟嘉仁曾經表示,併購國華人壽案算盤要打得精,評估過若買下國華人壽將可增加營運規模及可運用資金空間,以三商美邦總資產六千億元,加上國華人壽三千億元,以及賠付金額估計一千億元,三商美邦資產將可擠進「兆元」保險公司行列。對於這次併購國華人壽失敗,孟嘉仁表示,未來仍將採取併購方式,主要以銀行保險通路或是電銷績效好的保險公司。全球人壽表示,收購國華後該公司淨值會增加,RBC也將會符合主管機關要求,並可大幅提升資產規模,成為台灣前六大壽險公司,同時,也可壯大直營業務員體系,預估外勤人力將可達到近四千五百人。至於外界最關心的利差損問題,全球人壽強調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向來相當良好,原本就沒有利差損,因此比較沒有包袱。全球人壽擬上市 財務虧損謠言不斷國華人壽原負責人翁大銘委任律師徐履冰在確定全球人壽標下國華人壽時也提出質疑,他認為金管會怎麼可以將國華人壽的問題,轉移給另一個「有問題」的保險公司?歸因全球人壽今年資本額才從原本的二九六億元減資到只剩下五十七億元。壽險業大部分資金來自長期性保證利率的壽險保單,近年來市場利率急速下滑,以及國外投資所呈現的匯率風險,對壽險業帶來深遠影響。中瑋一入主一年多,市場傳言全球人壽去年虧損二十八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十六億元,有意開價三十億元將全球人壽股份轉手給金控公司或其他財團,希望在不賠本的情況下離開壽險業,雖然後來全球人壽予以否認,但全球人壽財務問題一直是外界存疑之處。就在保險安定基金與全球人壽正式簽約的同時,卻有檢調搜索彭誠浩辦公室、進入全球人壽辦公室調閱資料,主因美孚建設與億富地之間的內湖不動產買賣糾紛,因億富地所購買的不動產中有部分樓層是由全球人壽所售出,且彭誠浩為中瑋一負責人之一彭騰德的父親,與全球人壽的間接關係引起關注。對此,全球人壽發言人劉靖姍強調中瑋一的大股東是美孚建設與台玻第二代,因此,美孚建設並非中瑋一的大股東。據了解,當初美孚建設會考慮投資全球人壽,是因為與全球人壽高層有不錯關係,且全球人壽目前位在台北市建國北路的總部大樓,當年就是美孚建設興建,美孚建設拿下全球人壽,整棟大樓都變成美孚資產,在不動產投資上將可做更多運用。壽險公司主要股東為營建業者有的大股東入主保險業後,積極擴大投資房地產,由於彭騰德是中瑋一大股東,看好台灣房市,二○○九年入主後積極看地,預計將開發重心轉移到新竹,將積極開發占地二萬多坪的複合式商用不動產,包括辦公、觀光旅館、零售購物中心以及量販店等。針對保險公司投資不動產投資部分,學者表示,大多數壽險業的主要股東是營建業者,經常看到壽險公司以吸收大眾保費的資金轉投資購買土地,再與其大股東所掌控的建設公司合作開發;加上壽險公司目前新推出保單的資金成本較低,若與大股東所掌控的其他公司一起投入不動產投資,則所獲得利潤的分配,應是金融監理未來要關注的重點。金管會日前已將投資報酬率提高到二.八七五%,加上十一月三十日發函允許保險業不動產增值利益可列入淨值,每年以一百億元為限,對擁有豐厚不動產增值利益的國泰、新光、遠雄、台壽、中信、三商美邦、南山、宏泰及全球等壽險公司將是一大利多。舒緩資金 上市壽險業者買地不手軟據統計,壽險業今年頻頻出手標地,總計金額已達一四○億元。高力國際統計顯示,壽險業是第三季投資商用不動產金額最高的產業,購買土地金額也超過建築開發業者,占買地金額五二%比重。依照經驗,不論從股價淨值比、本益比或收益率來看,美國及新興亞洲商用不動產市場的投資價值已悄然浮現,未來在實質股價或收益率都有機會隨著市場穩定而領先反映。今年壽險業者大舉出手買地,例如中信金以三十六億七九七七萬元,買下遠百寶慶店旁的土地;南山人壽在日前以二六八.八八億元,標下世貿二館開發案後,再度加碼台中地區不動產市場,斥資三十億元買進南屯區二八一一.二五坪素地;台灣人壽以三十.五億元,取得由元大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所有的建北大樓全棟建物及其土地,似乎購置不動產也成為壽險業資金移轉的主要投資標的。高力國際表示,像國壽投資二百億元規劃航空城,就是相當好的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的行為,雖然地上權未能有資產增值,但國壽可獲得租金回報,以壽險業者來說,不僅能去化資金,更能贏得企業社會形象,還能獲得租金收益。因此,不論是國泰、新光、台壽、富邦、三商美邦等上市壽險公司都積極搶進不動產市場,據傳全球、南山人壽也將積極籌備邁向上市之路。全球併購的下一步 上市的第一步 受到近期壽險業併購案影響,造成產業排名重新洗牌,目前前四大壽險公司都是本土公司,但是台灣保險業持續邁向國際化仍是必要且不容忽略的議題。 合併目的無非是希望降低成本、提升獲利,進而擴展業務至大陸市場,因此企業必須逐步具備符合國際專業的標準,包含會計制度接軌與清償資本規範等,才能拓展台灣壽險產業的國際能見度。 學者表示,重整問題壽險公司,主要有兩個面向,第一是財務重整,第二是業務重整。 所謂的業務重整,就是調整壽險業的經營模式,穩定獲利;而財務重整則是評估保險公司現有資產負債表的價值,使其回復財務健全的狀況。 國華人壽進行的就是財務重整,其中進行引資相對重要,雖然國華人壽的淨值缺口達到-589億元,但是由於壽險契約為長年期契約,這些契約發生費用主要在首年度,續年度的獲利才會逐步顯現,所以在持續經營下,仍會有隱含價值浮現,也成為其他中型壽險業搶標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