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九日反核大遊行反映民意如長江大河,沛然莫之能禦。有媒體直指,如此形勢,乾脆直接宣布核四停建。但經濟部立即指出,若停建核四,核一、二、三廠也陸續除役,十三年內電價將漲八次,而且備用容量一旦偏低,一年可能限電許多次。相關專家也強調,棄核恐重傷電子業,外商來台也會卻步。到底反核還是擁核,目前的情況是,雙方各說各話,而且南轅北轍,完全無法相容。於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完全依意識型態任擇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到最後只有靠公投數人頭來決定核四命運。然而雙方既然各有一是非,就表示雙方可能都不知道問題的真相,這樣的公投代表什麼意義?古人有一寓言,數失明者初遇大象,有人摸尾,直指象是繩子;有人摸腿,斷言象乃柱子。若由公投決定,則將認定象是何物?如果參與公投者欠缺基本的正確資訊,公投的結果將同樣荒謬,但遺禍無窮,全民承擔。對核四工程品質、管理機制、地理環境,如果主政者深明利害,仍可認真敦聘國際共信的權威提出科學證據,餘人少有置喙餘地。但電價是否果如經濟部論斷,十三年將八漲,則大可商榷。經濟部的論斷憑據,只是電力供應的一面,且非其全貌。但電價乃至限電取決於供需兩面的全般,舉一漏萬,將全盤皆錯。目前看似核電較低廉,但除計算方法欠周外,頁岩氣所引爆的能源革命勢將改寫油價與火力發電的走勢,數年內即見真章,經濟部只是膠柱鼓瑟耳。同時,電力需求決定於電價及節能政策,前者在台嚴重偏低,愚不可及,必須合理化;而後者向由台電主導,幾乎是一張白紙,大有可為的空間。只要兩者齊頭並進,限電毫無可能。至於電價,本該調至合理水準;過去偏低的電價反而扭曲經濟結構,造成畸形發展,早該揚棄,台灣方能健康發展並與全球走向同步。但若節能成效卓著,電價並不需調高多少,對既有產業影響不大,即能推動優質產業發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誰敢輕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