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所稅的起議、討論、立法及實施以來,有眾多的教訓,族繁不及備載。1.沒有記取經驗。歷史上曾有兩度全面開徵證所稅的紀錄,但都是灰頭土臉收場。尤其是郭婉容時代復徵證所稅,之後連十九個交易日無量跌停,一個月內由八千九百餘點跌至五千七百餘點,損傷慘重。2.施政選錯議題。馬英九在沒有連任壓力下,想要追求公平正義。台灣兩大問題,資本利得及房地產問題都存在民怨。偏偏當時財政部是選資本市場,結果弄得一團糟,也錯失對房地產市場的改革。一朝錯,全盤錯。3.倉促決定成案。財政部去年三月十五日成立「財政健全小組」,二十八日召開首次會議,將資本利得稅列為最優先討論議題,順勢選定證所稅,舉國譁然。本來馬總統還希望謹慎處理,但小組緊接著在四月五日和九日召開證券資本利得稅分組座談會,並迅速彙整各界共識後,十二日晚間端出財政部版本的「證券和期貨交易所得課稅方案」。整個過程只歷經十六天就拍板定案。4.不能充分討論。四月十二日提出財政部版本,送行政院審查後,四月二十六日行政院版本經行政院院會通過,於五月一日送交立法院。五月二十八日國民黨立院黨團之證所稅整合版出爐。所有版本都是以急行軍方式進行,沒有沉澱的思考、充分解讀,及預測市場的反應。5.一廂情願。朝野普遍認為讓證所稅盡快落幕,減少干擾,市場自然會調整。當市場成交量大幅萎縮,還存在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6.天上掉下來禮物。在財政部堅持下,本以為修法日應該沒那麼快。但一向對政策沒有著力的監委,竟提出對財政部的糾正案,也造成社會輿論嚴加討論。接著馬總統五月八日也鬆口認為證所稅可以檢討。現在終於有機會擺脫證所稅的魔咒,台灣的資本市場可以苦盡甘來。天下沒有白受的折磨,經此教訓,真是應驗:政府也無法長期跟市場作對,應該多聽市場專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