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尾端掀起的「蘭陵王」風潮,會因為播完了而落幕嗎?當然不會,因為MOD已經跟進、因為十月底就要重播,而且按照慣例,會重播很多次。上一齣全民瘋看的連續劇是「後宮甄嬛傳」,最精彩之處是演員對白,編劇流瀲紫不到三十歲就寫出虛構又生動的後宮爭鬥戲,在台灣編劇圈也引發大討論。我是透過新聞掌握甄嬛效應,因為要不一集一集看,但是七十六集二個多月看完後,氣氛早就冷了;要不一次看N集,但是實在沒有多餘的時間和體力,只能努力關注新聞發展。八月下旬上檔的「蘭陵王」就不一樣了,因為睡前有瀏覽各台政論節目和新聞的習慣,無意間看到楊雪舞救宇文邕的橋段。月底一趟香港行,在飯店找新聞台來看,無意間看到深圳衛視在播大結局,這才勾起我的注意,當下把它看完。 三天後回到台灣,哇!媒體已在大熱議。原來比我晚幾個小時後,台灣戲迷們從網路上也看到悲傷的完結篇。淒美的愛情故事,是「蘭陵王」收視迅速竄高的主因,不過,比「甄嬛傳」更勝一籌的是,它更具親近性。不只有國內觀眾熟悉的台港演員,還有似曾相識的行銷手法,原來總監製是台灣偶像劇教母,四位編劇全是台灣人,個個年輕又才華洋溢,加上只比大陸同步上映的四家衛星電視晚一個星期播出,熱騰騰的新鮮貨,當然擄獲觀眾的心。這齣台灣、大陸共同出資製作的大型歷史劇,由台、港、中三地當紅演員擔綱貫穿全劇的三大主角,有充裕的資金(耗資四億新台幣),演員、場景、造型、服裝,都是上選,用打造偶像劇的方式包裝行銷古裝戲,周邊商品上架時程,已經排到十月,你說,熱度會減嗎?「蘭陵王」的播出,終於讓台灣社會走出洪仲丘在軍中被虐死的憤恨。在藉由戲劇重溫魏晉南北朝歷史的同時,你是否也窺見兩岸在戲劇合作及交流上的新可能和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