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金強勢入主萬泰銀,為平息已久的金融整併開了第一槍,無非為了兩岸廣大市場。再者,兩岸關係進入新起點,政治、經濟議題勢必浮上檯面,金融行情可預期雙方關係同步加溫。今(二○一四)年新春開市之際,全球金融市場乃至於台股,一連串的金融議題及美聯準會人事布局,使得資本市場震盪幅度加劇。台灣腹地小是個不爭的事實,目前國內金控有十五家,銀行家數過多及業務同質性太高,導致市場過度競爭,金融整併是不得不做的事。日前金控股本最大的開發金(2883)狠砸二百三十億元全資入主萬泰銀(2837),萬泰銀股東每股可換現金十三.四元及開發金普通股○.二股。開發金與萬泰銀的合併案傳言已久,最早是在二○○七年開發金以債作股,換得六.七%萬泰銀股份,在開發金傳出有意併購商銀後,萬泰銀一直就是外界點名的銀行。收購案待雙方四月八日股東臨時會通過股份轉換案,預計七月底完成股權轉換,萬泰銀將轉為開發金一○○%全資子公司。萬泰銀行過去長期深耕商業銀行業務,包括現金卡、信用貸款、財富管理等專業領域,業務開展屢屢一馬當先不落人後,尤其以發行喬治瑪麗(George & Mary)現金卡一炮而紅。開發金整併 具領頭作用開發金控為國內唯二之工業銀行,業務偏向公共工程發展及創業投資,經濟起飛六○年代,工業銀行為政府重要的經濟推手,九○年代高科技崛起,工業銀行也曾是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一大助力。但在過去十年之內,台灣金融產業走入中小企業及個人金融,商業銀行的獲利遠遠大於工業銀行(見表),且獲利能力差距越拉越大,勢必逼著國內大型工銀積極轉型。面對這次開發金與萬泰銀合併,外界看來是整合兩家業務平台及資源,對於開發金而言,更是成功涵括工銀、商銀、證券等業務,可迅速提升實質經營效益。目前台灣金融環境發展,同質性高及過度競爭是兩大隱憂,找出差異化及擴大自身規模,是目前唯一的出路。因此,本次合併案對於台灣未來金融整併,將具有一定指標作用。台灣金融整併是必經之路,著眼也是看到中國大陸幅員遼闊的市場,中國大陸金融市場仍屬封閉市場,業務發展偏向人脈經營,兩岸的特殊關係,給了台灣銀行業特殊市場利基。農曆年過後,兩岸政治又邁入新局,具有官方色彩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登陸訪問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召開首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 談金融整併 先談政治馬政府二○○八年執政開始,兩岸發展迅速升溫,從兩岸包機到固定航班、從非官方政治人物拜訪到現在的行政院官員,在在都凸顯兩岸關係將邁入新紀元,馬總統也在創造自己的歷史地位。長線須持續擴大資金池年底七合一選舉,兩岸政治、經濟議題勢必浮上檯面,金融政策也可預期如同兩岸關係同步加溫,人民幣自由化及市場化,將會有更多人民幣產品及業務出來,這是台資金融業必須要把握住的。外匯指定銀行(DBU)啟動人民幣業務屆滿一年,去年底銀行業人民幣存款餘額逾一千八百億元,按每月新增存款一五○億元觀察,近期將可突破二千億元大關。對於國銀現階段急需擴增自己的人民幣資金池,看中的即是未來的人民幣投資、人民幣債券、財富管理,以及RQFII回流大陸,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擁有其利基性。台灣具有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優勢環境,但由中長期觀察,仍需藉擴大人民幣回流機制(譬如RQFII),開發人民幣可投資項目,人民幣業務在台灣發展才會不斷擴大與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