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推動「二次金改」大旗下,今年政府亦加快公營金融機構民營化腳步,陸續釋出手中持股。(除了金融改革外,政府當然是希望出售手中持股,來改善病入膏肓的財政赤字問題。)當然,在這樣的趨勢下,如同台企銀(2834)、農銀(2822)、高雄銀(2836)等官屬行庫,自然就成為金控與財團覬覦的對象。尤其是之前彰銀所發行14億股特別股,被台新銀以26.12元高價得標後,更是對這些掛牌官屬行庫股價發生激勵效用,在第2季台股行情表現不佳之際,尚多有逆勢上漲之演出。
#@1@#繼彰銀之後,台企銀也將於9月9日進行公開標售,而是否能如同彰銀般,標出一個令人驚異的價位,成為當下投資人所關注的焦點之一。平心而論,從台企銀近年來犧牲獲利、持續打消壞帳的動作看來,確實是想藉由改善體質,以尋求一個不錯的出售價格。到今年第2季為止,台企銀逾放比就由去年同期8.61%下降到3.93%,而廣義逾放比也由9.36%下降到4.47%,資產品質確實大幅改善,這當然對於逾放比在1%以下,廣義逾放比亦在2%以下的優質銀行,如國泰世華或中信銀來說,其實仍有一段相當大差距。要打消台企銀280餘億元的逾放款金額,對任何一家欲搶親的金融機構來說,還真的是要多加考慮。事實上,從台企銀近期所公告的重大訊息來看,先在6月份有財務主管因退休而異動,之後8月中旬也有總稽核因退休而異動,雖然異動原因皆為退休,但就投資法人的評價來說,在公開標售前發生總稽核或財務長異動,無論理由為何,評價上就是減分。近日在半年報中,會計師也因為出售不良資產認列問題,指出94年上半年稅後純益應當減少2億元之金額,如果把這個數字算入損益,實際上,台企銀上半年仍處於虧損命運。以上種種訊息對於台企銀標售評價都具有減分效果。
#@1@#回歸投資價值角度來看,撇開彰銀不談,目前掛牌的官營行庫,股價淨值比多落在1倍以下之水準,只有竹商銀(2807)與北商銀(2808)是在1.3倍之上,然而,從獲利角度來看,竹商銀上半年每股就賺了1.18元,北商銀也有0.65元之實力,獲利能力遠遠超過其實行庫,因此,享有較高股價淨值比亦是合理。但台企銀上半年獲利僅有0.02元水平,在官營行庫中,享有1.12倍股價值比已算偏高。因此,就這個觀點來看,台企銀標售價格要依循彰銀腳步,要有激情演出,恐怕並不容易。無論台企銀是以何種價格競標出售,以120間營業據點角度來看,若是未來能夠整合成功,對於接手金融機構來說,就能以長多來解讀。但無論是中信金、富邦金,或是國泰金,由誰來接手,要打消280億元壞帳壓力仍然存在,短期股價表現恐怕是難有表現,試想台新金買下彰銀之後的股價表現,就是個最好例子,投資人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