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年度電商盛事雙十一網購狂歡節,十一日零點剛過,杭州阿里的交易大廳即時螢幕顯示,阿里移動端的流量馬上創下新高,兩分五十三秒的銷售額即突破十億人民幣。今年阿里巴巴雙十一光棍購物節又再掀起網路購物狂潮,最後結算總成交額五七一.一二億元人民幣(約二八八一億元新台幣),創下全球網路購物單日銷售新紀錄。台灣雙11概念股表現不明顯雙十一光棍節原本只是中國大陸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光棍」代表單身的意思,脫離單身又叫「脫光」,之後不少線上購物網站以脫光為由打折促銷,從二○○九年開始,中國網路購物網站淘寶及其子品牌天貓為首的商家,將十一月十一日訂為「狂歡購物節」,強力促銷打折吸引消費者熱情參與,演變成全球最大的網路購物節日。中國雙十一光棍節瘋狂網購!去年雙十一購物金額花了五十五秒突破億元人民幣(約五億元新台幣)、約六分鐘突破十億元人民幣(約五十億元新台幣)、六小時達百億人民幣(約五百億元新台幣),半天刷新前一年紀錄。今年,更僅僅只花了兩分多鐘就突破十億元人民幣(約五十億元新台幣),阿里巴巴旗下第三方支付「支付寶」開場約三十八分鐘,交易額就衝上一百億人民幣(約五百億元新台幣),原本預期台灣擁有第三方支付概念的歐買尬(3687)有所表現,可惜看來表現平平,但國內其他光棍節受惠概念股,除了宅配通(2642)和大榮(2608)外,其他像是商店街(4965)、網家(8044)、歐買尬(3687)表現顯得不如預期,甚至榮成(1909)、中菲行(5609)、聯強(2347)、藍天(2362)等股價也全面走跌,似乎沒沾染到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喜悅。觀察從雙十一往前推一周,國內的光棍節概念股表現並不明顯,甚至受到大盤震盪整理影響,有回檔整理的動作,包括宅配通的跌幅超過一%,先前漲多的商店街、中菲行、大榮一周跌幅也有五%至一二%。反倒是在淘寶或天貓商城耕耘的台灣品牌業者,像是達芙妮、知名保養達人牛爾創立品牌Naruko的美之本、OB嚴選、86小舖等,籌備了半年就為了雙十一這天的熱賣活動,待消費者搶購完,準確且迅速出貨更是一大考驗。台灣電商明年邁向兆元產業台新投顧表示,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平台,旗下有淘寶、天貓和聚划算三大平台,目前已是中國最大的品牌及零售平台,其中,阿里巴巴有計畫讓天貓成為中國跨境網購銷售平台,意即在天貓開店的賣家不需要在中國境內設倉庫,店鋪也不需要在中國取得公司營業執照及設立本地團隊,還可以指定外幣結算,讓海外賣家輕鬆開店,早一步走入跨國性的網路銷售大趨勢中。日前阿里巴巴更在美國上市,創下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上市(IPO)紀錄,其市值更一度超過二千三百億美元,成為緊追在Google之後,市值第二大的網路公司,長線來看,阿里巴巴極具投資價值。除了網購帶動電子商務商機外,第三方支付及未來的手機NFC行動支付等金流作業,都將與銀行結合,像是兆豐金(2886)、玉山金(2884)等跨入行動支付的金融股也可留意。中國網購帶動電子商務商機崛起,而台灣的電子商務產業也不落人後,產值規模維持年平均一四%至一五%左右穩定成長。根據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發布的資料顯示,二○一四年台灣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七千億元,且近年來每年都以二○%以上的速度成長,二○一五年可望成為真正的兆元產業。 台第三方支付法規落後 扼殺商機不過,台灣在發展電子商務產業上,相關法規卻相對落後,美國和中國均已搶得發展先機,美國ebay旗下的網路第三方支付服務商Paypal早於一九九八年成立,美國更將第三方支付業者定義為資金傳輸者,成功將Paypal服務推至全球。而中國於二○一○年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隔一年頒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規範產業的發展方向,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即拿到首批支付牌照,支付寶近年應用趨於廣泛,不僅能在實體商店付款,甚至衍生出買基金、買保險等多項金融服務。美國與中國於第三方支付法規的開放,開啟網路交易的活水,蓬勃了電子商務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是,相對於台灣,相關法規及政策緊箍咒,雖然說美意在於防制洗黑錢,卻扼殺了台灣發展第三方支付的產業願景,讓台灣電子商務成長性受到侷限。日前國內最大生活網路平台數字科技(5287)旗下遊戲寶物交易平台8591寶物交易網,因為未經金管會許可,販賣與現金等值的虛擬貨幣「T點」供儲值,藉此讓玩家在該網站交易虛寶,再兌換現金,涉及違反《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被檢方起訴。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數字科技僅是提供網路交易代收代付模式,等於是國外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由於國內第三方支付相關專法尚未通過,卻用不合宜的《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來規範發展第三方支付的業者。政策不給力 股價表現差強人意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更直言,金管會對於第三方支付的法規制定,根本與全世界第三方支付服務發展背道而馳!為了完成大量網路交易,使電子商務快速流通,世界各國早就開放非金融業者經營第三方支付服務多年,如Paypal、支付寶,並提供「預備消費」型態供網路消費者使用,與銀行的「存款業務」方式不同,現在卻拿舊制《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來規範想要發展第三方支付的業者(數字科技),可說是扼殺了創新電子商務的產業發展。觀察近來第三方支付概念股(電子商務產業類股)的走勢,從前年、去年到今年光棍節,相關個股走勢差強人意,裹足不前最大原因,恐怕是舊法的遲遲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