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熟成」,不外是透過「減水」與「發酵」的流程,讓食材的風味更加濃縮,也讓食材得以保存。不過,近幾年美國乾旱,牛排價格上揚,消費者此時如果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自製熟成牛排,就能荷包與口慾兼顧了。 因為歐美與亞洲的氣候不同,熟成的方式相對也不同。在亞洲的「減水」是透過風乾與曝曬,「發酵」則是在溼暗環境裡完成。歐美的天氣乾爽,在室內就可以風乾,而發酵多在地窖完成。 在亞洲,自製熟成牛排就是要想辦法創造一個如歐美般的環境。在市場買塊自己喜歡的進口牛排(亞洲的牛肉,較適合滷),無論是溫體或是冷凍,都是直接放上烤肉架(冷凍的就是直接拆開,不要再有室溫退冰的過程)。放上烤肉架後,拿個碗讓烤肉架騰空,增加肉與空氣的接觸。接下來,就直接放入冰箱的冷藏室放置兩天。之所以在前一期做了「心理建設」,就是因為在這放置的兩天,肉排的相貌並不是所有第一次做這項處理的朋友所能夠接受的。這時肉排看起來黑黑乾乾,有壞掉的感覺。因為是自行處理的熟成,除非有專屬的冷藏室,建議不要像市面上說的那樣在冰箱冷藏室放到一個月。不然在這個月中,變數太多,冷藏室既不能夠放味道重的食物(肉排風味會受影響),也會造成生活的不方便。只要兩天,讓牛排的血凝固在接觸空氣的表皮;這個過程足以讓肉表面的血水凝固,並有時間做輕度的發酵。這樣的牛排,無論在煎或切時,都不會看到太多血水的呈現;此時,所有血中的鮮甜都會因為冷藏室熟成的過程,鎖在肉中並在口中綻放,是個值得一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