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急速萎縮,中國鋼鐵廠祭出減產、整併、低價傾銷等手段,面對中國鋼廠將出現的質變,台廠必須加速進行整合或策略聯盟,強化競爭體質,否則恐將被逐漸淘汰。每當中國決定進軍一個產業,那個產業就會倒成一片。鋼鐵素有「工業之母」稱號,如今遇到整體環境景氣不振,市場需求急速萎縮,連中國鋼鐵廠都喊出要減產因應,且幅度高達二○%,只不過,到底是喊真的還喊假的,外界都在看。相較於金融海嘯時期,全球鋼市需求呈V型反彈,近兩年鋼市卻彷彿陷入了停滯性陷阱一般,鋼價呈現L型向下的走勢,鋼鐵廠的業績如江河日下,一瀉千里。台灣鋼鐵業龍頭中鋼(2002)今年整體營運狀況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受市場需求不佳拖累,盤價連連走跌,累計今年前九月,營收僅二二二○.六○億元,年減率達一九.七九%;獲利數字更慘,合併營業利益一一一.六七億元,年減率達三七.三八%,自行結算合併稅前盈餘為一一九.○二億元,年減率更高達五八.七%,每股稅前盈餘僅剩下○.七五元。鋼市慘 定存概念股中鋼法人不愛儘管中鋼九月稅前盈餘較八月大幅成長一一○%,卻是因為靠業外匯兌收益及子公司土地減損回沖挹注,本業雖然還是有獲利,但單月合併營業利益僅一.六四億元,仍較八月大減七三%。法人指出,從這樣的數字明顯透露出,對於向來是鋼廠資優生的中鋼來說,今年全球鋼市真的有夠慘,更讓原本被市場視為是定存概念股的中鋼,失去法人關愛的眼神,年初至今,外資就大賣中鋼近二十二萬張股票,持股比重更一度跌破一四%。隨著中鋼日前公布的十二月盤價全面止跌,基本上只是沿著中國鋼廠報價趨勢來走,並非下游需求回升。法人表示,對鋼市短期來說,報價止跌表示價格已經有機會落底,中鋼的獲利下滑速度可望減緩;不過長期來看,止跌只是沒有繼續下滑而已,並不表示需求回升,更不是報價回穩。鋼市要回穩,重點還是要看整體經濟環境及下游需求狀況,包括房市及車市。就連中國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也坦言,兩年前說鋼鐵也進入深秋時節,沒想到現在卻面臨寒冬來臨。從產銷數字來看,今年前八月中國鋼鐵消費量較去年同期下滑了五.二%,八月單月價格更較去年同期大降三○%。且受到鋼價下滑影響,今年前九月中國粗鋼產量約六.○八九億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二.一%,這是中國鋼市近二十年來首度出現產量下滑的現象。政策緩不濟急 中國鋼市供過於求產業人士指出,這次中國鋼廠釋出要減產二○%的訊息,姑且不論是否會真的實施,要觀察的是,中國鋼廠有意要減產,還是只是透過減產,來汰換過度落後的製程。基本上,從產量角度來看,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儘管單一公司的產能排名目前最高的中國河北鋼鐵,全球排名還僅第三,不過光是前十名鋼廠中,中國鋼廠集團就占了六名,顯示中國產能對於全球鋼市早已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中國最大的優勢在於本身市場夠大,因此內銷需求可以有效替代外銷。不過,中國經濟成長已開始趨緩,包括日前公告的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僅六.九%,創下二○○九年以來首次跌破七%大關的紀錄;如果從季增率一.八%來看,中國的內需市場也出現疲弱不振的跡象。儘管中國官方試圖透過政策手段來挽救經濟,其中包括降低購買首間房屋的頭期款比重、持續釋放更多資金到市場,以及有「中國版貨幣寬鬆政策」之稱的銀行信用貸款質押再貸款,都無法立即有效挽救鋼市需求。法人指出,中國鋼市供過於求,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本身內需下滑,另一方面,中國鋼廠擴產速度過快,只重視提高產能,完全忽略需求並未跟上,也是很大的問題。營運惡化 中國鋼廠恐被抽銀根為了解決鋼廠滿溢的產能,中國開始降價傾銷到其他國家,台灣也深受其害,因此中鋼日前正式針對中國的鍍鋅、鋼板等產品提反傾銷控訴。法人認為,基本上,減產對目前的中國鋼廠來說,是必要的手段,畢竟鋼廠不像LED廠,建設一家鋼廠到可以投產的程度,至少都是數百億台幣以上的水準,LED廠如果是生產低階封裝產品,頂多只要幾億台幣就可以,兩者之間的差距極大。更重要的是,鋼鐵產品已經深入現代生活,鴻海(2318)董事長郭台銘曾經說過,面板是戰略物資,鴻海不會放棄,再苦也會撐下去。至於鋼鐵產品的重要性更是遠遠高於面板,沒有一個國家會輕易放棄鋼鐵產業,即使是日本,還是有兩大鋼廠新日鐵住金及JFE。為了減緩產業供過於求惡化的程度,兩大鋼廠第二季就陸續分別減產六%及五%,不過帶動鋼市回穩成效不佳,主要就是因為中國鋼廠年產能高達八億公噸,日本鋼廠再怎麼減產,也無法抵銷中國大量的產能。產業人士分析,就目前的跡象來看,由於中國鋼廠營運持續惡化,若不減產,在持續嚴重虧損下,難保中國銀行體系不會針對鋼廠進行抽銀根的動作,一旦抽了銀根,產業的惡性循環將會越來越嚴重,屆時就不再只是減產而已。只不過,對於產能在全球排名前二十名的中國鋼廠,接下來要做的絕對不只是減產,提升技術能力才是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升技術能力 整併勢不可免以中鋼為例,雖然其產能僅一五三九.九萬公噸,只有中國河北鋼鐵的三分之一不到,也大約只有寶鋼集團的三分之一,要拚產能,基本上,中鋼並無勝出的機會,就跟台灣太陽能、LED產業遇到的問題一樣。不過中鋼能持續領先到現在的關鍵,就是透過高值化的技術提升,擴大技術領先差距,同時進軍東南亞等未來主要消費市場國家先行布局。業界表示,整併是目前的產業趨勢,中國鋼廠雖然產能大,技術也相對落後,在中國十三五計畫中,環保是最高的原則,為了避免過度落後的產業及產能對環境造成的傷害,藉由環保對高耗能及高污染的產業進行整併,是中國官方會介入的理由。因此當中國鋼廠進入整併潮,經過整併後的中國鋼廠,不管在垂直整合或技術能力,將會有不小程度的提升,屆時產業競爭壓力恐怕又會重新回到台灣廠商身上。千興停工 凸顯台廠困境以近期發生的千興(2025)宣布停工一個月為例,法人指出,原料價格波動固然是造成千興停工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另一個重點是,千興本身並沒有做到垂直整合,僅有中段加工的能力,在未來產業大者恆大趨勢下,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產業人士分析,提高煉鋼精度,是中國官方所希望也樂見的,畢竟中國主要的鋼廠也都是由國營企業化身而來,雖然獨立了,但官方的影響力並未有所減少,正如中國面板業在官方支持下,產能已經有超過台灣面板雙虎友達(2409)、群創(3481)的實力,中國想要完成二○二五年從大國變成強國的目標,引導戰略產業體質蛻變,已經是刻不容緩,就看政策推動的進度狀況了。所幸之前韓國DRAM廠透過降價策略,打得美國、日本與台灣的DRAM廠毫無招架之力,現在這樣的狀況沒有出現在鋼鐵業,各國政府面對中國鋼品低價傾銷,紛紛祭出反傾銷稅及提高進口關稅加以阻絕。但是單純的低價傾銷未來將不再是中國廠商的策略,如同中國智慧型手機所走的高規低價,強調高性價比,也將是中國鋼廠必走之路。法人指出,目前台灣鋼鐵廠中,只有中鋼、台塑(1301)越南大煉鋼廠以及燁聯(9957),這幾家廠商本身具有相對完整的垂直整合製程,其他多數還是專精在某一部分的加工工序,面對原料價格波動變化擴大時,營運很容易就受到衝擊。面對中國鋼廠勢必將出現的質變,唯有加速整合,或與其他上下游廠商進行更緊密的策略聯盟,形成所謂的虛擬整合,才能強化競爭體質,否則未來恐怕只會逐漸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