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民進黨提出八年內興建二十萬戶社會住宅之後,甫投入戰局的國民黨主席也公布了住宅政策。由於高房價乃民怨之首,台北市十五倍的房價所得比更高居全球第一,因此住宅政策是重中之重;其優劣高下攸關選民的偏好與選擇,兩黨自是卯足全力,絲毫不敢懈怠。但如果竭盡全力,提出的政策仍難以恭維,即可概見其才智與團隊能力。後進者有先行者的藍本參考,乃至以之為箭靶,力攻其缺漏,修正改良,本當青出於藍。對比朱蔡政策,儘管後出版本略優,仍不過五十步笑百步,尚有甚大改善空間。若民進黨再接再厲,提出更擅勝場的主張,那才是良性競爭的真諦,更是全體人民之福。蔡版重點在於兩任之內以五千億元興建二十萬戶社會住宅,所費不貲,在國家財政拮据的此刻,必將排擠其他國政推行。房市專家花敬群依柯P社會住宅的財務報告推估,認為實際預算應逾兆元,每年需耗費六二五億,令其可行性更受質疑。朱版推出一任期內十萬戶社會住宅,卻計畫以租稅誘因引導高房價地區的二十九萬空屋在四年中釋出十萬戶,再以租金補貼照顧十萬以上弱勢及青年,每年所費四十億元,遠較蔡版可行。但在高房價地區如台北,些許租稅補貼就要讓十萬戶中高收入家庭將待價而沽從未使用的空戶投入租賃市場甚至做為帶有標籤的社會住宅,也未免過度天真而樂觀,其實現的可能性也大有疑問。真正能讓房市供求趨於平衡,房價所得比降至合理水準的釜底抽薪之策,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房價脫離偏高水準向下修正時,不橫加干涉,只是公開宣示,政府將竭盡全力維繫平均房價穩定於平均所得的八倍,一旦達成,則既不許可任何投機炒作房價令其偏離,更將採取一切手段阻止房價下降。當房價所得比恆常保持八倍,投機客即無生存空間,一般家戶也對擁有空戶既要折舊維修又要支付可觀租稅視為畏途;則全部的空屋均轉供「住者有其居」,不費絲毫公帑,唾手可得,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