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是一門大學問,每個人在計畫理財的時候,多半都懷著一顆忐?蛌漱腄A深怕錢存不夠,日後生活不容易;又怕投資虧損,存不到心裡期望的數字。該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好方法,達成自己的理財目標呢?中國商銀個人金融部協理孫蘭英指出:「理財沒有捷徑,一夕致富終究是微乎其微的天方夜譚。沒有任何一個投資工具能夠完全沒有風險,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降低風險:首先做好風險規畫,系統性地分散風險,然後有紀律的長期投資,才能夠尋求到一個可預測的長期投資結果,提高成功的機會。」所謂人不理財,財不理你。良好的投資理財計畫,一定是經過事先仔細的規畫,加上持之以恆地執行,最後才能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在進行投資理財計畫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資產配置」策略。
#@1@#孫蘭英指出:「在一份著名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影響投資報酬最大的因素就是「資產配置」,影響程度高達91.5%。」什麼是「資產配置」呢?簡單來說,就是將資金分別投資到各種不同資產類別,經由長期持有及持續投資來降低風險,以達到預設報酬的一種投資組合策略;其基本概念即為「在風險理財與無風險理財之間求取平衡」。資產配置以系統化分散投資的操作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並在個人可忍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最大報酬。孫蘭英表示:「資產配置的最主要目的,並不在追求資產的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的最大風險。因此,如何精準地挑選投資工具、審慎評估各種投資風險(包含個人風險承受度)、掌握適當的投資時機、長期且連續的投資計畫,都是民眾在做資產配置時應該考慮的因素。」以下的訣竅可提供作為參考。
#@1@#孫蘭英建議,先將平常的理財標的,簡單區分為「風險理財標的」與「無風險理財標的」。所謂的「風險理財標的」有:股票、基金、互助會、不動產、外匯、期貨、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等等;而「無風險理財標的」,則包括銀行存款、公債、國庫券、傳統型的儲蓄險、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等等。一般年紀輕的人正在累積財富,未來也充滿無限的可能,因此投資可承擔的風險程度較高;而年齡愈大的人,隨著收入來源的日漸緊縮,投資的工具則可能要漸趨保守。知名經濟學者John C. Bogle曾在其資產配置基本模型中建議,處於財富創造期的年輕人,不妨將80%資產放置在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另外20%則放在債券或其他固定收益商品;年紀稍長的人比重則可以調整為70%:30%。至於沒有收入、用儲蓄在過活的人,股票等高風險資產配置最多不宜超過50%。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以幫助投資人輕鬆決定資產配置比重:「股票占投資比重的百分比=100-個人的年齡」孫蘭英指出:「一個30歲的年輕上班族,由於距離退休還很長,加上投資就算有虧損,還有相當機會再賺回來,因此可將70%左右的資金放在股票及股票型基金這類風險雖較高、但長期報酬卻具爆發力的投資工具上面。但對於70歲的已退休人士來說,在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狀況下,如何使資產持盈保泰則成為第一要務。根據上述公式,投資股票上限將不宜超過30%,而剩下的70%資金,則不妨投注固定收益或具有節稅效果的投資工具。」
#@1@#決定投資與否,應衡量個人支出與收入狀況。若手頭上有長期閒置資金,股票投資當然無虞,但若資金有限、卻想以小搏大,融資買賣,那麼,事前絕對要考量萬一市場大幅反轉時,被迫斷頭、認賠出場可能帶來的風險。孫蘭英表示:「可是,如果只是小額投資人,手上資金僅夠買幾張股票,那麼是否還有必要將資產分散投資呢?答案應該還是肯定的。因為,資產配置是一種觀念,是希望透過投資標的及投資時點的分散,來使投資組合的風險能有效降低。」因此,萬一資金不是很充沛,投資人不妨考慮可以分散投資相當多檔股票的共同基金。或許有人會問,共同基金不是也有分股票、債券型嗎?是的,但第一個訣竅的概念,同樣也適用於投資共同基金。又如果資金真的不是太大,根本無從分散,那也沒關係,就投資股票和債券投資兼具的平衡型基金吧!
#@1@#基本的資金規畫完成後,投資人還應該隨時評估市場趨勢,以作為加減碼的參考。確實,沒有人能夠精準預測股市未來走勢,但如果單憑自己的直覺,而將大多數資金押寶在某一標的上面,那麼同樣也失去了建立投資組合的意義。孫蘭英強調:「以較長的趨勢來看,投資市場基本上還是會反映經濟基本面的狀況,因此投資人可以景氣循環波動來作為投資時機判斷,以及投資工具選擇的簡單依據。」她舉例而言,以現在景氣復甦期來看:利率水準仍低,雖然經濟尚未全面翻升,但已有產業苦盡甘來,也就是說,最壞時機已過,股票市場理應落底,因此,投資股票或股票基金,長期而言應有不錯獲利,此時投資人不妨加重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比重以擴大獲利空間;反觀,如果景氣處於像網路科技泡沫化前一樣的繁榮期,那應該如何調節各項資產比重?一般而言,這個階段經濟指標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且對未來的預期普遍樂觀,企業投資也不斷擴增,但就資產配置的角度而言,此時反應逐步降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比重,轉而投資平衡型基金,或酌量增加固定收益及債券型基金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