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經內閣初步成軍,從其人選的產生與特色,可想見籌組過程之艱辛。但不論如何,一個月之後,新團隊就要正式就任,而他們所面對的,可能是歷來最險惡的局面、最艱難的任務。從出口與景氣對策信號雙雙追平金融海嘯,已可概見當前經濟局面之險惡。不僅成長率去年不保1之後,今年可能再蹈覆轍;更可怕的是出口已連十四個月衰退,仍不見谷底,使數十年來恃出口為命脈的台灣,頓失依靠。此情況比二○○九年經濟負成長時猶為恐怖。因為當時人人皆知禍從何來,本不干台灣底事,我們只是無端受到牽累;而且不只台灣,除了大陸,全球盡墨。但如今天下太平,日、歐已回復平穩,美國則表現亮眼,因而難以找出禍因,只知恐非自外而來;既不知禍從何來,又如何對症下藥?於是,病急亂投醫,高論盈庭,卻不能聚焦。這才是新內閣最棘手的難題。總統大選期間,林全帶領的團隊也提出了搶救經濟的配方,歸結而為綠能科技、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生技醫藥、國防產業五大創新研發計畫,而以創新二字總其成。新內閣的組成,即為此而布局;如由科技專家出任經濟部長、漢翔前董事長當國防部長。然而台灣的問題決不在產業政策。數十年來林林總總、五光十色的產業政策早令人目眩耳聾,而台灣經濟則每況愈下;我們幾可說正是這些追逐流行時髦的產業政策惹的禍。因為一切流行的觀念,都難免墜入蛋塔陷阱;當各國有志一同追逐某些熱門行業,這就是一個令人沒頂的紅海。過去盲目追逐高科技產業造成「兩兆傷心」、「毛三到四」等迄今仍在坑人的陷阱,正是慘痛的實例;惜乎我們到今天仍未得到教訓。新內閣若有真知灼見,首先就要拋開挑選明星產業、制定產業政策的迷思;努力從廢墟中找出那些多年來被產業政策歧視摧殘迄今愈挫愈勇的產業,高抬貴手,還他們一個公道。更要緊的,就是認真檢查政府那一雙大黑手,處處箝制、處處干涉,壓得台灣喘不過氣來,潛在競爭力無由發揮。釋放產業、釋放台灣,台灣自會活蹦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