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公布三月份經濟統計數據結果,出現三月份出口金額年增比率高達驚人的一一.五%數值,遠遠高於市場原本所預估二.五%年增率,不僅為自去年六月以來首次呈現正成長,也是自二○一五年二月以來的最大單月增幅。就數字來看,中國經濟似乎已有觸底的味道,對於以中國為最大出口對象的台灣來說,或許是一個好消息。但隨著近年中國積極實施「進口替代」政策,本土「紅色供應鏈」的強勢崛起,替代、排擠掉台廠商原本的接單商機、營收成長機會。如圖一所示,台灣對中國出口金額自二○一五年起,已由過去每月在六十五億~七十五億美元間的橫盤區間,明顯轉為下降趨勢。未來想要再見到「中國經濟成長受惠中國概念股」營運可如同過去隨著中國經濟復甦而快速成長,難度已大為提高,甚至更可能因中國競爭者的持續壯大而全數落空。畢竟,兩岸經貿政策並非僅是經濟問題,而是主權及政治問題,先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強硬表示,兩岸經貿合作的前提為兩岸和平,而基石就是「九二共識」。反觀即將於五月二○日正式就職上任的準總統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始終模糊,原先市場所期待的「服貿」、「貨貿」恐將遙遙無期,讓國內經貿發展平添變數。目前首當其衝的就是陸客來台觀光的政策,自二○○八年七月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來中國來台觀光人數大幅成長,觀光外匯收入也跟著明顯「水漲船高」。根據觀光局統計,去年全年陸客來台已達四一八萬以上人次,較二○○八年的三二.九萬人次,增加十一.七倍,帶來的觀光外匯收入更預估增至二二四七億元以上,不但續創歷史新高紀錄,同時亦為來台各國旅客之冠,成為台灣觀光產業連年成長主力推手。陸客觀光外匯收入 貢獻GDP一‧三五%不過,自從今年一月中旬台灣下一任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後,隨即傳出中國政府正式「出手」限縮陸客來台觀光人數,意圖利用「經濟」力量來導正「政治」方向。雖今年一~三月陸客團並未明顯減少,但交通部長陳建宇已於四月初證實,目前中國政府確實有技巧性減少陸客來台人數,預計四月底就會看出影響。交通部觀光局資料顯示,三月二三日至四月五日,陸客來台送件數與去年同期相較出現減少的情形,自由行減少一五%,團客減少三○%,不排除今年來台觀光總數將出現十七年來首度的負成長。影響所及包含旅行社、遊覽車、航空公司、飯店及相關景點店家等業者,對經濟的衝擊不容小覷。截至二○一五年,陸客占來台觀光人數比重已達四○%,所帶來的觀光外匯收入占台灣GDP更高達一‧三五%,一旦下半年貢獻度開始大幅減少,對於今年僅能力拚保一的GDP來說,將是非常嚴峻的挑戰。研判中國政府在限制陸客來台觀光人數後,為符合拉高製造業自製率的既定政策,下一波對台的「經濟制裁」極有可能升級到限制到對台貨品的進口量,屆時對經濟的衝擊將更為嚴重,尤其是那些吃中國奶水長大的產業。例如附表中出口至中國比重占出口總量超過五○%的有記憶體、錄放音機零組件、印刷電路板、太陽能電池、偏光板、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LED晶粒及晶圓、液晶或LED顯示的指示面板,其中太陽能電池及偏光板的占比更高達一○○%,要是未來少了中國這個出海口,短線恐怕很難找到新市場來填補如此大的需求缺口。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出口至中國前十五大貨品中,除了記憶體、銅礦砂、LED晶粒及晶圓的出口金額逆勢成長外,其餘十二項貨品均是呈現衰退,液晶裝置(面板)、液晶裝置(面板)零件、印刷電路板、偏光板、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合物、液晶或LED顯示的指示面板等,更較去年同期大減兩成以上,可明顯感受中國對台產品依賴度的下滑程度,若未來兩岸關係無法進一步改善,出口至中國的貿易額持續減少將是意料中的事。中國晶片自製化趨勢 半導體出口前景不妙首先來看占出口至中國總值最大宗的半導體產業,根據IC Insights報告,中國IC設計產值全球市占率由二○一○年的五%提高到二○一五年的一○%(圖二),總產值成長八成,全球排名第三,緊追全球排名第二、市占一八%的台灣。隨著中國政府近年積極扶植晶片自製化,實施進口替代的政策趨勢,台廠所能分蝕的大餅已越來越小,這點從過去白牌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2454),營運逐漸走下坡就已得到最佳的印證。目前在全球前十大無晶圓(fables)的IC設計公司中,台灣僅有聯發科一家上榜,中國去年則首度有兩家進榜,分別為華為旗下的海思及紫光旗下的展訊,可看出台廠原先的競爭優勢已式微。相較於中國當地IC設計產值快速成長,政府對於中下游IC製造及封測的扶植力道卻相對薄弱,造成中國整體IC產值在全球占比僅有三%,全球排名第六。為了補強半導體製造的實力,中國已成立規模超過一三○○億元人民幣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來金援本土企業,獲得資金支持的武漢新芯,上個月就已投入二四○億美元興建Dram與NAND Flash產線。在IC設計前例可循之下,IC製造及封測要追上台廠,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了。中國產業一條龍 台灣設備廠也靠邊閃其次則是被中國八.五代產線打趴的面板產業,中國電視面板自給率已從二○一二年不到一○%大幅提升到今年預估的六○%(圖三),預估今年就可超越台灣,成為全球第二大面板生產基地,僅次於韓國。但也因中國面板廠產能持續擴大,市場供需發生逆轉,由過去「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到二○一五年底,中國大陸已有八條八.五代線投入生產,如果加上正在興建的中國電子四川八.五代線、惠科集團重慶八.五代線、京東方福州八.五代線及京東方合肥十.五代線等,中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多達十二條,供需失衡問題恐進一步惡化,不利面板報價的回升。中國的野心不僅侷限在面板,就連後段的面板設備及材料都要一舉拿下,打造一條龍的產業技術,就像京東方的十·五代線,所需設備已打算直接向旗下子公司欣奕華採購,該公司已開發出十.五代線面板的裝卸儀器,可以運送○.五公釐厚的十.五代玻璃基板,同時也要供應京東方面板光阻劑及液晶面板原料。其實,中國的一條龍政策不僅止於面板,也規劃要掌握半導體生產設備的製造能力,實現半導體一條龍的終極目標。台灣設備廠未來想要吃到中國面板廠及半導體廠產能大擴充的商機,難度恐會大為提高。市場供需失衡日益嚴重 節能產業面臨價格壓力台灣位居全球第二大LED製造基地,受中國紅色供應鏈積極擴產衝擊,價格壓力不曾間斷過,根據LEDinside最新報告指出,二○一五年全球LED(含可見光與不可見光LED)產值一四三‧二五億美元、年減三%,首次出現衰退。由於供需失衡情況並未解決,二○一六年的LED價格競爭壓力將持續存在。另隨著OLED面板技術趨於成熟,越來越多手機廠商希望進行差異化而導入OLED面板,因OLED面板具有自發光的特性,並不需要LED背光,可預期智慧型手機的背光應用因OLED技術崛起而逐漸被替代。太陽能產業則因主力中國的裝置搶裝潮即將結束,中國市場需求恐將放緩,未來產品報價將持續鬆動。但因中國組件廠商在今年第二季拉貨效應尚未進入尾聲前就已提前檢視庫存,導致委外訂單減少,造成近期價格走勢較預期疲弱。EnergyTrend指出,由於中國及台灣兩地電池廠訂單過度集中,需求急凍造成下游垂直整合大廠砍價,台灣報價三月來急速下滑,四月上旬跌幅也超過二‧五%,不排除報價跌勢還會蔓延至矽晶圓端,相關廠商本季獲利展望並不樂觀。靠吃中國奶水長大 小心斷糧危機台灣出口至中國貿易額年增率唯一大幅成長的鐵礦砂,同時也出現在中國進口量增長的貨品中,其餘還有銅、鋼材等原材料進口量同步增加,顯示在房地產投資的拉動下,短期中國內需是有好轉的跡象。但若未來美元再度走強,原物料價格又將面臨修正壓力,相對的,人民幣貶值則會提升中國鋼品出口競爭力,不利於亞洲區域鋼價的走勢,加上中國熱軋出口傾銷鋼品,壓低區域熱軋市場價格,台灣鋼品價格也將受到影響。除了出口中國比重高的貨品未來將面臨掉單風險外,近年靠中國標案訂單茁壯的產業,也要提防斷糧危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吃中國光纖到府商機的光通訊廠,中國工信部為了在短時間布建超過過去幾年所累積的基礎建設數量,去年初提出新增八千萬戶光纖到府的政策,帶動元件需求出現大爆發,各廠為搶食商機無不積極擴產,造就產業迎來逾一年的營運榮景,股價自然也跟著水長船高。但因今年中國不會再有大規模的光纖到府建置政策,市場需求面無以為繼,供過於求問題將開始顯現,價格壓力漸增。法人表示,今年第一季光通訊價格已經降價八%~一○%,相關業者的首季財報恐怕不太樂觀,接下來則可觀察五月是否有第二波議價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