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早上9點4分,在外資、投信、自營商三大法人的銀彈加「持」下,茂迪科技(6244)再度亮登漲停板,這一回它的股價直接攻上440.5元,硬是將股價在437.5元的宏達電子(2498)拉下股王寶座。
#@1@#自茂迪、宏達電公布10月營收創新高以來,兩強爭做股王,台北股市籠罩一股政變的氣息。互爭王位的戲碼不但連續演出10天,股王的股價門檻更在這10天內從383元一路拉高到450元之多;以雙方動輒暴衝的股價氣勢,這一場拉鋸戰恐將持續到11月底。茂迪、宏達電這兩家公司,能從台灣上千檔股票中脫穎而出,成為股王,除了股本小、毛利高、外資持股較多(茂迪為24%、宏達電為37%)、各自的經營模式之外,選對了產業,更是雙方出線的關鍵。畢竟,是否能贏得股王一役,甚至久坐王位,就要看是握在掌中、越來越聰明的手機有實力?還是散布在四周、越來越普及的太陽能有耐力?
#@1@#無論宏達電和茂迪在台北股市裡引起多大的喧嘩、即使先後在今年登上了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的版面,都無法干擾兩家公司的員工專注地投入工作。在股市裡,較勁股價的氣勢,一進入公司內部,就急速冷卻,收歛為再低調不過的企業文化。像是茂迪的董事長暨總經理鄭福田,就遠離台北。他駐守南科,緊盯著南科二廠的擴建工程,讓財務長兼發言人陳家淇隻身應付邀訪不斷的投資法人和媒體。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勤跑國外客戶,有時,連發言人劉在武也都出門在「外」,以致於在8月舉行的法人說明會,都只是採小型的視訊會議方式進行。「宏達電是家只有研發人才、鮮少業務長才的公司,」多位參訪過宏達電的產業研究員與證券分析師如此表示。的確,在1997年就投入掌上型電腦(PDA)、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設計與製造的宏達電,曾經度過3年只做研發、沒有訂單的日子。如今,雖已擁有近一千位的研發工程師,能夠硬將通訊、行事曆、電話簿和影像等複雜功能塞進不到15公分長的小小手機身裡,但還能夠四處跑客戶、接單的重責大任,似乎只有靠總經理周永明了。
#@1@#可是,這些研究員和分析師可別忘了,宏達電的背後,還有位「喊水ㄟ結凍」的長期產品代言人──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從97年開始,周永明捨PDA主流商品Palm OS,決定採用微軟WinCE系統,就此與微軟結下革命情感。現在,宏達電已成為全球微軟手持裝置系統陣營中,最大的手機供應商;在全球市場,每10支微軟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就有7支由宏達電生產。今年5月,比爾.蓋茲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向世人展示「Universal」手機,這支全球第一款使用微軟Mobile 5.0系統平台的3G PDA手機,正是出自老搭檔宏達電之手。宏達電超越同業2~3年除了選對作業系統夥伴,讓宏達電得以在開發客戶上更加事半功倍外,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陳清文最為肯定的,是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周永明,他們倆人雖出身筆記型電腦產業,卻跳脫台灣電腦業低利代工的求生模式,同時,避開手機品牌業者,直接與電信服務業者合作,藉此創造出20%以上的毛利率,為筆記型電腦業的4倍之多。目前,歐洲前6大系統業者中有Orange、T-Mobile、Telefonica(西班牙最大電話公司)等5家採用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美國前5大電信商中的Verizon Sprint、AT&T等4家廠商,早已是宏達電的老客戶了。由於宏達電從技術研發到商業模式,都築起同業難以超越的競爭障礙。「同業評估要3年才能趕上,但我們認為應可保持兩年的領先位置。」一位有著宏達電典型謹慎作風的工程師說。
#@1@#投入時間早,是業界認為宏達電能成為台灣手機產業龍頭的原因。而投入時機巧,則是同業認為茂迪成為台灣太陽能產業代表的關鍵。太陽能雖被稱之為「新興產業」,但早在17年前,台灣就已有像光華科技工業等廠商投入,隨後,則有正懋、永炬光電,以及頗得工研院支持的益通等,抱持著環保理念的企業陸續加入乾淨能源的產業。其中,光華科技一開始就致力於開發非晶矽薄膜太陽能模板,較不受矽原料短缺的影響,甚至在94年時成為全球第一大廠。唯投入太早,從開發、投產到市場應用的過程太長,以致營運較為辛苦。雖然如此,但光華科技總經理李春生,仍然執著不悔,不但將開發高性能的發電用大尺寸薄膜太陽能模組業務獨立出來,成為大豐源科技公司,平時更熱心參與產業協會,以呵護並推動此一新興產業的發展。相較於李春生在業內的高參與度,茂迪董事長鄭福田就比較屬於單打獨鬥型,鮮少露面。其中緣由,可能是因為茂迪從事太陽能事業並不久。在國內太陽能業界算是「新生」的茂迪,在4年前,還是一家從事數位電錶製造的廠商,由於市場已臻飽和,於是輔大物理系畢業、曾在德州儀器工作、曾任茂綸總經理的鄭福田在1999年決定成立光電部門,並特別把在美國能源部專研太陽能發電的大學同窗左元淮找回來一起打拚;年屆50、有心在台灣發展的左元淮,就一股腦地投入茂迪,甚至還扛下被營造廠倒閉而停工的南科二廠建廠工程,親自做起工頭來。「雖然茂迪做太陽能電池沒幾年,但左博士已玩了20多年!」茂迪員工就是用這句話來回應外界「小看」茂迪的技術能力。
#@1@#左元淮做為茂迪靈魂人物,幾乎將在學術與產業的人脈全都派上用場。由於左元淮與德國、日本,乃至中國大陸等國的產學界熟稔,在加入茂迪之前,就經常帶著鄭福田參訪歐美大廠,使得茂迪在設廠時有很好的參考模範。就在同時,這些國家紛以獎勵補助政策推動太陽能電池的應用,供應趕不上需求之下,有著人脈且了解該國所需產品規格的茂迪,接單就遠比同業還要順暢許多。茂迪的光電部門成立不到3年,太陽能電池第一條生產線就正式投產,產量為9百萬瓦,全球市占率達2.3%。另外,由於茂迪專營太陽能電池,不跨入下游模組的市場定位,此一迥異於同業的做法,反而輕易打通與下游模組客戶的業務關係,也敲開為大廠代工的門鎖,使得茂迪的年營業額從成立之初的2.6億元倍增為5.1億元。
#@1@#由於茂迪的太陽能電池正式量產後,產品品質與轉換率日漸穩定,陸續接獲Solar World、Solar Vision、Suntech等國際大廠訂單,其中與德國大廠Solar World的合約更長達2年以上。不過,茂迪在2003年以40多元掛牌後,並未受到國內投資人的青睞。「我曾在20多元時買進,判斷有機會攀上100元,但向朋友推薦,都沒人相信、也不看好。」一位早年就看好茂迪的創投顧問說。沒想到,才一年半的光景,今年2月16日,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的那一刻,茂迪的股價也突破了300元大關,成為今年台灣股市中第一個股價超過200元的股王。「現在,幾乎每家創投都在爭搶投資太陽能事業,感覺有一點像2000年時的網路盛會。但希望不會是泡沬。」一家先後與和通、中華開發、怡和等創投「相談」過的業者說。
#@1@#從經營模式來看,宏達電與茂迪的確具有產業龍頭的資格,但支撐其股價繼續在股市裡稱王的力道,端看兩家公司分別代表的手機產業與太陽能產業,誰的獲利成長曲線漂亮了。「畢竟,要靠高單價、高毛利,才能撐出一支股王。一旦角逐者多了、進入低價競爭後,股王勢必拱手讓給其他產業或公司。」陳清文說。所以,就市場成熟與穩定度來分析,手機產業已進入高成長期。多家外資機構預估,智慧型手機自今年到2008年,每年的複合成長率將超過75%;而太陽能產業則才要萌芽,依美國太陽光電工業協會的推估,到2020年以前,太陽光電的應用,每年則以15%至25%的速度成長。創新顧問翟維德表示,太陽能產業其實是發展已久的老產業,但限於技術,在發電效率上的提升仍然不夠,而市場的應用也是近兩年才比較受到重視,離高度成長還有段距離。另外,他認為,目前太陽能產業受油價、民間需求的影響大,除非供需再度出現失衡,否則這個產業的成長不容易出現像手機產業般的爆發力。「爆發性是有一定的極限,但唯有科技才能不斷突破極限。」陳清文一語道出他看好手機產業的關鍵因素。雖然,陳清文也認同,就趨勢來看,發展太陽能的方向是對的。只是,在市場更加成熟之前,產業還會面對許多變數。例如業界還在不斷地開發新材料、新技術,以目前受限於原始材料貨源的單多晶矽,效能和耗源都不盡理想,而非晶矽就可能取而代之。據了解,明年下半年,日本採用非晶矽的比例會大幅上升。「這也是多家國際大廠還在觀望的原因。而一旦大廠投入,龍頭也就有可能換人做。」翟維德說。
#@1@#再就經營門檻來看,「宏達電模式的進入障礙較高,有意投入的華碩、鴻海、仁寶和廣達在評估後,也認為至少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趕上宏達電。」台灣工銀的一位研究員透露。雖然宏達電是以技術打天下,而不是以業務打天下,但這位研究員表示,宏達電與歐美電信大廠的關係,令國內擁有雄厚集團資源的電子大廠也自嘆弗如。不過,宏達電也不是沒有弱點。陳清文指出,宏達電與威盛的關係太曖昧、其所押寶的WinCE還有多大的成長空間,恐怕都是個問號。「應注意是否會出現成也微軟、敗也微軟的可能!」倍利國際證券自營部一位分析師說,當WinCE成為市場主流後,欲與之「掛勾」者將越來越多,因此微軟會獨厚宏達電多久,也是一個觀察指標。至於茂迪,產業分析師與研究員咸認,其利基在於材料的掌握度、轉換率較同業為佳。但由於太陽能產業的進入門檻並不是太高,尤其台灣在先天上有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做後盾,所以當越來越多大廠競相投產後,茂迪是否能穩定取得材料,頗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