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18年的「葛林斯潘時代」即將於2006年1月底退場,然而葛林斯潘並不能毫無憂慮地退休,美國的赤字及房地產失衡問題,都是動輒影響經濟興衰及全球均衡的大問題,似乎一個不慎,將會為美國造成一波長時間調整的困局,這期間人民生活勢必難熬。因此臨別之際,79歲的葛林斯潘持續頻頻發聲,過去半年來的演講及警語不斷,可以看出他的擔憂。
#@1@#葛林斯潘於2001年支持布希政府的減稅方案,然而,因布希政府花錢沒有節制造成龐大赤字、貨幣寬鬆政策下使房地產飆漲,人們荷包滿滿,因此拼命消費來自海外成本低廉的商品及服務,使美國的貿易逆差在2004年高達6,17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0兆9,780億元)。本來是本土的經濟問題,但美國把它解讀成為全球經濟不平衡的發展讓美國陷於困境,因此保護主義的念頭正蠢蠢欲動。關於龐大的政府赤字問題,葛林斯潘於今年2月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歐洲銀行業會議指出,美國赤字所依賴國外資金的挹注總有一天終會到達極限,如果國外資金調整美元資產、分散投資到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或要求美國提高利率以尋求更高的美元報酬,那麼美國經濟將為舉債付出龐大代價。常批評葛林斯潘的《紐約時報》經濟專欄作家也是有名的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說,美國連年債台高築,美國經濟已經非常依賴來自其他國家的低息貸款,順差的國家運用賺到的美元購買美國低利債券,2004年單是中國就購買大約2,000億美元的資產,今年可能購買高達3,000億美元的資產。國外資金使美國縱使在債台高築的情況下仍能維持低利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的興旺,給美國人帶來無數的就業機會。
#@1@#為了消弭貿易逆差,美國政界跟產業界要求人民幣升值,來為中美貿易逆差(1,620億美元)瘦身。關於這點,今年5月葛林斯潘直言不諱地說,調整人民幣匯率,美國的總體貿易逆差並不會因此自然地降低。人民幣升值雖然提高中國進口品的價格,但美國進口商會轉而從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進口同類產品,因而美國的總體貿易逆差不會減少,美國的製造商也不會得到好處。如果人民幣升值,貿易順差雖然大幅度減少,但國外資金可能調整美元部位,使美國必須提高利率以維持資金挹注,因此,不再容易得到來自中國的低息貸款,房地產市場可能泡沫破滅,美國經濟最重要的兩大支柱建築業和消費支出將一敗塗地。為解決龐大債務,美國國會通過開會決定於明(2006)年3月起對中國產品課徵27.5%的關稅,以改善中美貿易逆差問題。葛林斯潘並不贊此作法,他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市場開放,使人民的生活水準能持續地提高,高關稅的制裁行動會降低人民生活水準,並且別的國家將認為,美國在享受低成本的貿易利益時,卻不願意接受世界貿易結構調整所帶來的不利。 有些評論家批評葛林斯潘的低利率政策作得過火,為解決網路泡沫化的問題,卻製造另一個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化的問題。葛林斯潘在今年9月對投機性投資風險發出新警告,他說聯準會對市場泡沫化是無能為力的。回顧1990年代股票市場大漲時,聯準會的職權並沒有能力阻止市場泡沫的破滅,投資人倚靠政策制定者察覺何時發生投機性資產泡沫,然後倚靠他們及時制定政策,以便成功處理這些資產價格失調的情況,那完全不切實際。 葛林斯潘特別指出,聯準會在1996年對過熱的股票市場及達康公司的泡沫風險感到「不安」,但最後還是決定讓市場自我修正,以免擾亂經濟的擴張。簡單地說,聯準會並無法預知所面臨的景氣衰退風險,解決方法是等待上漲力道完全發揮完畢再來解決問題。自2004年春天起,葛林斯潘採取貨幣緊縮政策以抑制通膨,利率從1%一路調高至4%,然而長期利率不升反降,使長短期利差趨於接近的現象,葛林斯潘指出,在向北京銀行家會議發表的衛星講話中稱,全球長期利率不尋常的偏低現象,背後原因可能來自於以前未出現過的「新興力量」,其實質及行為我們不了解,也缺乏可供參照的資訊。但是美國長短利率之間最後如果變成負利差,即長率低於短率的時候,根據過去經驗,表示美國有經濟衰退的風險。
#@1@#最近葛林斯潘指出,全球通膨得以控制仰賴低廉的勞動成本(這句話不懂?)。前蘇聯國家將有超過1億、中國5億5千萬的龐大人力,以及來自印度的工人,一旦他們完全進入競爭性的全球市場,不僅使全球的勞動力增加約1倍;同時他們的廉價勞力也會限制世界大多數地區勞動成本的成長,因此有抑制通膨的效果,例如美國過去兩年藍領階級的的薪資所得下降,但個人消費支出及家庭財富則上揚。不過,雖然這些增加的勞動力會維持一段時間,但此抑制通膨效果將會隨時間消退,因此全球各國的中央銀行應該密切注意,不能對通膨問題過於大意。在過去3年,美國的勞動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於醫療支出及退休福利支出。葛林斯班認為,美國的社會安全健保以及健保支出約占GDP的8%,到2030年會上升至約13%;聯邦預算將捉襟見肘,龐大的預算赤字會導致未來幾年利率上升,也提高赤字相關的利息支出。他表示美國政府必須重新進行審慎的檢驗及調整。 即將告別舞台的葛林斯潘,雖然對目前美國的經濟表現及通膨的控制有高度信心,但潛伏的許多問題令人擔憂。因此有些專家學者認為,葛林斯潘之後留下許多棘手的問題尚待解決,對於葛林斯潘那種既藝術又科學的貨幣政策,讓接班人也很難接手。事實上,葛林斯潘在過去18年的公職生涯中,扮演著控制美國經濟成長匝門的角色。因為他優越的危機處理能力,帶領美國進入10年漫長的低通膨、低失業率、及經濟高度成長的穩定年代。
#@1@#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美國紐約股市崩盤,葛林斯潘力挽狂瀾使美國經濟免於衰退,讓白宮及華爾街佩服得五體投地;1990年因生產過剩使企業成本增家、造成失業率攀高,葛林斯潘放鬆對金融市場的管制,解決高失業問題,自此美國進入長期穩定的新經濟時期;1994年因經濟發展過熱,葛林斯潘排除眾議,將利率從3%不斷調高利率至1996年的6%,主導美國經濟軟著陸,沒有讓任何人失業;在1997~1998年亞洲及俄羅斯金融風暴中,確保美國經濟不受衝擊;在撼動全球的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葛林斯潘迅速恢復美國經濟秩序;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股市自高點長瀉而下,葛林斯潘調降利率至1%,帶動房地產的景氣。針對這些豐功偉績,葛林斯潘在最近的演說中一直想要表達他的成就是時勢所趨,外在環境的變化他的工作更容易完成。這些因素包括國際經濟日益密切整合、工會的式微、許多商業管制被廢除、新興的通訊及商品科技,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金融市場的自由開放及市場多元化發展等因素,使通膨容易得到控制,同時整個經貿體系也不容易受到突發事件如高油價的影響。國際商業網路(Global Business Network)的執行長伊蒙.凱利(Eamonn Kelly)指出,今天的經濟體系是一個全球性、多元均衡的體系,在這體系當中可能有許多人失敗而退出,但市場仍能健康的運轉,不容易受到個人及單一事件的影響。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何美國在過去十幾年從未出現經濟負成長的紀錄。葛林斯潘在聯準會的時期,是美國擺脫日本及前蘇聯國家的競爭,脫穎而出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超強國的過程,雖然今天的美國問題重重,留給接任者貝南克許多既成難題,但正如葛林斯潘所說,展望聯準會未來18年,也將如同過去18年一樣,有許多挑戰難關等著。18年前葛林斯潘甫接掌聯準會時,一些人對他喋喋不休,吵吵嚷嚷。但在葛林斯潘即將離開的時候,這些人都幾乎無話可說了,歷史將記住葛林斯潘的個人特點及對美國的貢獻。
#@1@#美國聯儲局(Fed)透露其擔心升息過頭的風險,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11月2日的會議中,FOMC的全部委員均建議升息政策應考慮開始踩煞車,近期將提高警覺,觀察各項經濟指標的變動,衡量是否有調息過頭風險。消息公布後,美國股市大漲、美元在各國主要匯市滑落。本來市場預測明年2月葛林斯潘退休前,升息基調不變,股市仍持平盤、美元續走強,但現在似乎是調整投資策略的時候了。根據Bloomberg新聞指出,期貨交易商本來預期明年4月前,Fed調高利率至4.75%的機率為58%,現只剩30%。無論如何12月的FOMC市場操作會議中,對未來升息的走向及貨幣政策,應有更明確的說明。證券分析師預測,Fed未來將3次升息,每次升息1碼,到明年第1季前,聯邦準備利率將升至4.75%。調息時間將在12月13日及明年1月31日,最後一次會在明年3月28日。外匯分析師則表示,一旦停止升息,預期美國赤字問題將被再炒作,加上美國貨幣政策不明朗,市場將傾向作多歐元。FOREX分析師認為,美國經濟仍強勁,年底消費本來預估消費成長5%,現在卻向上修正為6%,因此升息的政策應不變。明年2月新聯儲會主席伯南克接任時,FOMC停止升息的說法應會改變。明年將列席FOMC委員會之一的拉克爾(Jeffrey Lacker)持相反意見,他認為現在談停止升息似乎過早,因美國的經濟處於穩定成長階段,通膨風險仍存在。一般認為,貝南克在新官上任後將至少再升息一次,以展現對控制通膨的決心。葛林斯潘在退休前停止升息舉動,亦被解讀為將通貨緊縮改為中庸政策,以便貝南克的繼任後不必蕭規曹隨,決策空間更為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