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日到**月**日,外資連續買超台股27日,買超金額已達二千一百餘億,(**這個數字的相對意義,如這個買超金額與台灣外匯存底的關連性,或其他...。這麼描述是為了突顯這個數字的可怕)它的目的何在?如此超強動能,還會持續嗎?外資買超的標的集中在哪些個股或產業?它們的未來方向又設定在哪裡?一連串投資人急著想知道的問題,決定台股日後動向。
#@1@#從表1法人買賣台股的資金統計分析,截至12月6日,外資灑下高達五千餘億元的銀彈力拱台股;相形之下,本土的二大法人──投信和自營商,進出金額就相形見絀了。雖然外資這麼「看好」台灣,但從元月開盤指數到12月5日收盤指數計算,漲幅不過只有2.98%。外資投入金額如此龐大,但報酬率卻低的令人不忍卒睹,極端不對稱的比例,問題出在哪裡?就是:***(請將原因清楚點出)觀察今年五月,MSCI調高台股權重,從0.75到1的前後期狀況,當時,台股加權指數一路從6267點下跌到5565點的波段新低,下跌情況可謂空前慘烈。5月後(**請點出稍微精確的日期,以利於與開頭區隔),因MSCI宣布將於月底完全放寬台股投資限制,股市才又吸引外資一路加碼到7月底,使得台股出現波段最高點6481。無論MSCI放寬投資限制是否可以馬上吸引資金湧進台股,但是,預期投資限制將放寬的「超級利多」,的確吸引約三千億的外資前仆後繼「錢」進台灣。這段時期,波段漲幅16.5%,完全與外資買進台股的時間吻合,顯見,影響台股漲跌的關鍵,當然非外資莫屬。
#@1@#所以,跟著外資走,應該是投資人心中的直覺反應。只是,****請將外資多變的手法在此描述。該如何掌握外資動向,亦步亦趨跟緊它的腳步,才是關鍵。投資人想跟進外資,必須先掌握外資對台股的投資思維。外資迥異於本土法人或是善於短線進出的台股投資人,對於取得台灣產業或個別企業的相關資訊,或進一步解讀,都不如本土法人或是投資人透徹,所以,外資如何判斷投資標的?「趨勢,才是外資所看重的,」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部副總吳淑婷直指核心,她進一步解釋,大買小賣,或是買二、三天賣一天等,都不足以說明外資策略轉向。趨勢是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改變,一旦確認外資將開始揮軍台股,買超趨勢形成,證諸過去的經驗法則,股市通常有一波不小的漲幅。過去一個多月來,外資持續買超台股27日,除創下連續買超日數的紀錄外,買超金額也超過二千億台幣,推升台股上漲了13%,上漲趨勢當然確定無疑。只是,這樣的趨勢能否持續,何時,外資的態度將轉變?判斷的基準點在於:外資在國際股市的布局及策略;掌握外資在國際間的動向,才能洞悉它在台灣股市的走勢。
#@1@#以表2主要國家指數表現看來,單單是從近一個月的國際股市表現,就可以看出外資將持續加碼台股的端倪。例如:以美國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與台股的關聯性極大,目前兩者的波段漲跌幅,已相去不遠,也就是說,未來那斯達克指數若能再創新高,以科技股為主的台股,自然可以產生比價效應,成為持續推升台股的背後動力。另外,費城半導體指數影響台股更大,目前與台股間的漲幅差距為***,仍有相當空間,在台股科技股當中,從IC設計、晶圓代工,再到封裝測試等泛半導體產業鏈完整,地位占了台灣科技股泰半,因此可見,以費城半導體指數剖析台股,具有實質意義,這是外資將持續加碼台股的重大驅動力之一。第二大驅動力,可以從近期東北亞二大股市的大漲中,獲得啟示。近期,日、韓二地股市大漲早已不是新聞;雖然,台股近期漲幅已追上一些,不過,放眼全年度,台股的表現較日、韓,猶如天壤之別,日經34.6%和漢城47.43%的漲幅,比台股的2.98%好上數十倍。從正面解讀,台股有比價空間,***會怎麼樣;就另一個面向來看,由於近期外資持續減碼日、韓、印等股市,資金自然有機會轉進基期相對較低的台灣。從國際股市的落後漲幅來看也好,或是從資金配置的移轉觀察也罷,在在已透露外資已經重兵集結,大筆資金將揮軍台灣股市。
#@1@#掌握了國際資金流向,進一步該切入與投資人切身相關的個股,這確實是一場短兵相接、成王敗寇的戰役。從附表3及表4可見,這一波台股起漲,外資大買與大賣的前20家公司。自表三中可以明顯看出來,股本過大、不為投資人青睞的公司,在外資雄厚資金力捧下,股價起漲絲毫不遜於股本小的輕盈企業,例如股本近二千五百億的台積電(2330),股價這一波急漲直登62.5元,漲幅超過二成。台積電的表現,足見外資一旦相中台股,絕不會僅滿足於蜻蜓點水似的小買而已;甚至,短線資金的持續加碼也會連帶影響長線資金的配置,交相拉抬下,台股後市當然不可小覷。(表5)(表6)從表三中亦清晰可見,即是外資銀彈「轟炸」落點集中在電子股身上,有8成比重鎖定重量級的科技股,完全符合外資對台股的布局策略。至於,有幾檔金融股名列其中,依成交比重而言,並不為過。由於金融股在這波漲幅裡明顯落後,除了基期較低外,相對安全的投資價值也已浮現,在金融股部份,外資的買股策略,「便宜」是很重要的思考邏輯;再加上,明年還有金融合併、消金(**全名)呆帳的處理,以及二次經發會等重要議題,對於金融股而言,這些市場訊息,都可以正面解讀;因此,外資的投資組合布局也無法偏廢金融。
#@1@#而外資賣超的判斷邏輯何在?大體上,趨勢向下的產業,都已列入外資逐步調節的名單當中。例如原油上漲影響較大的貨櫃運輸、汽車製造、競爭力逐漸流失的小銀行,以及利率逐步升高、進而影響推案意願的營建等,都是這一波外資調節較猛的個股。從賣超20大的個股中,再一次印證外資看重趨勢的投資態度。今年以來,外資大舉買超台股已逾五千億,近期更是加碼搶進毫不手軟,短短一個月就狠狠敲入台股二千億元之譜;只是,外資的口袋有多深?三合一選舉後,它將持續看好台股嗎?未來的投資策略可能轉向嗎?電子、金融、傳產各自的消長如何?當投資人仍停留在觀察耶誕旺季及年底作帳行情之際,外資圈早已開始盤算明年度第一季、甚至是明年上半年的投資環境,對此,本刊獨家報導專訪五大知名外資券商,取得第一手資訊。
#@1@#「外資」這個名詞既熟悉又陌生。對台股的投資人而言,眼前不時可見外資的影子,在投資人的印象裡,外資就是經常性發表研究報告、影響股市起落甚大、資金部位大且極具影響力的法人機構;但一般人的理解也僅止於此,不易一窺究竟,這使得外資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的確,自從1991年台股開放專業外資(QFII)制度以來,外資在台灣股市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再加上近一年來,台股逐步放寬外資在台股的投資比重,外資在台灣股市所扮演的角色更是舉足輕重,例如MSCI權重在今年5月後完全開放,就是台股與國際接軌的正面示範。開放是一件好事,姑且不論有多少資金可望因此湧進台灣,至少對於資金雄厚的國外專業法人來說,對於台灣市場,它們確實已伸出友善雙臂。而台灣近十年來已成為全球電子代工重鎮,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過於限制國外資金進駐,是損人不利己的政策。經過這幾年政策的調整開放,台股結構已從散戶、主力、進展到以法人為主的時代。因此,法人的觀點及作法,確實動見觀瞻;其中,資金部位龐大的外資機構,影響力更大,可謂法人中的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