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二次泡沫是1711年發生在英國的南海泡沫(South Sea Bubble),這次泡沫有人稱之為「英國的安隆」事件,是一個公司炒股的醜聞。事件背景:英國因戰爭負債 與南海協議貸款事件緣由是這樣的,1711年,英國因為戰役負債一千萬英磅,為了應付債券,英國政府與南海公司協議債券重組計畫。由南海公司提供貸款,年息6%,交換條件是獨佔南海貿易專屬權利(南美洲與北美洲之間的交易)。這個專屬權利給予南海公司很大的商機,它代表著南美洲的金礦、珠寶、毛料等等原料的採購權,也代表著北美奴隸的交易權,前途無量,等於是英國政府將一個偌大的授權交換貸款條件。發展經過1:商機潛力大 投資人搶購新股南海公司利用此一難得的機會發行新股,由於顯而易見的商機,投資者迅速領悟到其中的利益,於是熱烈認購。南海公司看到首次發行的新股順利成功,於是再增加發行新股,趁勢斂財。投資者依然搶購,商機到獲利還有一大段距離,投資者看不見經營團隊的欠缺經驗,卻只看到它的中南美洲的無限商機。同時南海公司又把企業總部、辦公大樓裝修得非常壯麗堂皇,投資者見到富麗堂皇的辦公室裝備,更為折服,於是對南海公司的前景更加憧憬。發展經過2:公司派管理階層 不務正業造謠炒股由於英國工業革命的結果,創造了很多多餘的資金,購買南海股票的熱潮一直不退,甚至將擁有南海的股票視為一種時髦。南海的經理人被這種熱潮沖昏了頭,於是捨正業而偏旁門,不但不思如何達到投資人獲利的期望,反而玩弄起投資大眾來,隨意散佈謠言,說它又取得西班牙政府的授權,無限使用南美的港口,投資者不查,竟然相信。於是它的股價如日中天,實際上是西班牙政府只是允許每年可運三條艦隻,並非無限使用。南海公司的經理竟被動的默認謠言,不予主動澄清,享受謠言所帶來的泡沫股價,蓄意誤導群眾。
#@1@#發展經過3:影響所及 整個英國股市充斥幻想公司南海的泡沫股價同時也帶動一股新公司上市熱潮,各式各類的海市蜃樓,幻想公司也都紛紛上市。有的公司專門經營建設海上城市,據說可以從蔬菜裡分濾出陽光,整個股市彌漫著投機、迅速致富的美夢。股價節節上升,連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也進場炒股。據說他預見股市必將崩盤,所以趁高出脫股票,賺了將近7,000英磅(在當時是好大的一筆數目)。發展經過4:經營者私下賣股 投資人跟著瘋狂拋售1718年,英國與西班牙又發生了戰爭,但戰爭並沒有影響投資人對南海公司股票的興趣,依舊大買特買。公司的經營層不務正業,只注重公司發行更多股票,斂聚更多的財富。公司經營層到此時已無心經營。有時公司進口的羊毛竟留在倉庫中,任其腐爛。日子久了,經營者心裡慌了起來,驚覺公司的微薄利潤,已經無法支撐股票的天價,於是經營層開始出脫股票,中飽私囊。但此出脫股票的消息一經傳開,謠言滿天飛,於是公共投資者便瘋狂拋售,股價一瀉如注。同時股市中其他股票也連帶受累,跟著狂跌,連上次高價出售股票的牛頓這次也無法倖免,他本人竟虧損了二萬英磅(很大的一筆錢)。牛頓後來告訴朋友說:「我能計算重大物體的運動,但對人們的瘋狂行為,我卻計算不出來。」事件衝擊:英國立法禁止發行新股 經濟受創100年對此泡沫爆破事件,英國政府後來立法禁止再發新股,這個禁令維持到1825年,但南海事件的傷害已造成,使得英國的經濟傷口延續了一百年。股市的瘋狂可以達到如此境界,對於一個完全虧損的公司,竟可以瘋狂追捧到這樣的地步。人們的記憶是短暫的,這類泡沫事件一定會一再重演。證諸2000年的網路公司的股市泡沫,就可以說明這個事實。泡沫其實是一種物理現象,就像大陽每天會升起來一樣,泡沫一定會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