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與對岸經濟政策陷入各自表述,也開啟了政府積極南向的契機。但對於過去經營已久的兩岸市場,卻產生了部分衰退及排擠效應,使得國內企業獲利大幅減少,相對使得職場工作人員薪資所得呈現停滯狀態,是故在正職外身兼副業創業也變相成為全民運動。由於許多個體戶對法令的陌生,大多以個人(自然人)的身分從事營利事業,不但衍生許多商品勞務交易的爭議,同時也因不瞭解營利事業單位成本支出及檢驗費用,經常以低價破壞合法市場的供需,造成合法設立廠商經營者無法與之抗衡紛紛倒閉或退出市場。近來政府相關執法部門也發現嚴重性,將稽查重點紛紛放在公司行號設立及稅務上,祭出高額罰則藉以杜絕個體自然人營利狀況發生,試圖將市場導正。政府開始教育及鼓勵個人創立事業體營業,那麼就要考慮是以商號還是公司的型態來設立營業登記。很多人以為營業初期量體較小,設立方式也沒那麼複雜,即選擇登記為商號,但若經營不善結束營業,商號的許多相關費用無法扣抵,且營業收入所得皆納入個人所得稅認列,商號會比公司無形中承擔較多營運成本。此外,商號屬於個人,當不幸有債務發生,負責人必須完全負擔賠償責任。善加利用政府創業貸款政策公司和負責人是分開不同的個體,當公司有所虧損,負責人及股東僅就個人投資的資本額作為賠償單位,許多人不是很了解公司及行號的真正分別,以為當老闆很簡單,只要擁有貨源、銷售通路、客群等基本要素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但是將自己的店舖、品牌作公司化長久經營,就必須進行商號或公司的登記,以保障公司未來的發展性與權益。在創立事業開始,會有一個相當現實的問題,就是費用資金。近年來政府鼓勵創業,因此有許多政府部門的創業貸款政策可善加利用,這些貸款通常享有較一般民間銀行低的利息,可降低還款壓力與成本。目前較常見的有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或微型創業鳳凰貸款,另外各縣市也會針對想扶植的產業或文創業者,提供不定期的專案補助輔導計畫,所以若有創業計畫,可以廣泛搜索對自身最適合及有利的政府貸款方案。在貸款分類上常見是分成個人貸款與企業貸款,個人貸款可區分為個人信用貸款、二胎信貸、一胎信貸,每種貸款可接受額度、限度、利率皆不同,以企業貸款來說,就需以公司名義進行貸款,找銀行借款時需有一定資本額,借款金額約為企業資本額六○~八○%,其中企業的內帳損益表與外帳401報表、營利事業所得稅、紀錄營業稅之繳納額度亦為銀行借款審查重點。建議在設立公司行號及申請貸款前,試著詳細撰寫創業企畫書,因為可釐清風險及相互矛盾之處,也才能徹底估算出財務需求缺口、未來獲利能力及如何償還銀行貸款。想要獲得政府獎勵性的創業貸款,必須好好撰寫創業營運企畫書,以往輔導創業的經驗中,需強調品牌視覺形象、行銷方案及有未來前瞻的藍圖,並且需有循序漸進的營運資金運作,營運之後可帶來多少獲利,這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因為政府及銀行不會願意把錢借給不知道未來會不會賺錢,甚至營運方向都不太清楚的企業。創業營運企畫書注意事項針對以下企畫書重點仔細思考事業體走向,建議將數據真實可行化,如部分創業者只借貸約台幣一百萬左右,卻說要開十五家旗艦店進一流的百貨商場專櫃,並馬上走向國際知名品牌,這種企畫書就失去意義,只是練習撰寫成分居多,對於創業市場的運作沒有任何助益。就一般審查要項而言,一份較容易受到信任的企畫書須包含:年度營業額預估、直接成本(直接發生在商品本身)計算、相關費用支出預算、辦公室或店面租金、人員薪資、行銷計畫及廣告預算、銷售通路規劃(特別注意要有商業登記就可以申請,並非一定要實體店面,因此網路商城亦可以算是通路用來申請)、實際利潤(預估首年約賺○%或三%或五%,作規畫時須謹慎,若太不切實際則會無法申貸),以及貸款的還款計畫、三至五年事業體或品牌展望藍圖等基本要素。創業貸款若用於轉投資被發現用途並非是創業的方向時,會被要求全數退回給核貸銀行及政府,請務必不要如此使用,需再次注意必須符合每筆貸款的申貸用途。此外,貸款申請成功後約三至六個月內會有專人顧問輔導查核,政府這一切的努力與鼓勵,就是希望台灣的經營創業有良好的環境及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