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總統的「拚」勁是出了名的。也許是因為欠缺、所以才說得最多吧;「拚經濟」已成了阿扁的口頭禪。阿扁每到了一些特殊的場合,就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私下說的不算,公開場合正式的呼喚,有心人逐條計算、整理,至少有12次之多。經濟不振,痛苦指數高攀,確實是當前不應該發生、而偏偏發生的現實。阿扁是那麼地重視選舉,所以每到選舉的重要造勢場合,必定要拉高他那早就沙啞的嗓音,喊出了「拚經濟」的口號。90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如此;91年的北高市長選舉也如此;92年競選總統連任,當然更不會忘記那一再地重複的口頭禪。就連今(94)年6月27日接受電視台專訪時,他也緊抓住難得的時機,說:「國民黨選出黨主席後,就可以一起『拚經濟』。」大家或許已經忘記阿扁是在什麼時候第一次喊出「拚經濟」的,根據佚名作者的考據,答案是90年5月19日就職周年的電視演說,當時阿扁是這麼講的:「成立經發會,開始『拚經濟』。」巧合的是最近的這一次,第12次,今(94)年的11月1日,他在金商獎頒獎典禮的時候,是忘了、還是突然又記起來他那4年多前未實現的許諾,脫口而出的還是:「成立……經發會,開始『拚經濟』。」經發會究竟會在什麼時候召開?只聞樓梯響;也許就是因為阿扁賣命地帶頭高喊「拚經濟」的關係吧,總統的「經濟顧問小組」,不等經發會召開, 就急急忙忙地搬出了「六大稅改」方案。台灣稅制之濫,已經是全民共識、無待贅言。「拚經濟」,首先要修好稅制,也是當然;但是,任誰也沒有想到:稅改的第一方向竟然不是稅制,而是稅負:「國民租稅負擔率由13.6%,3年內提高到15%,再逐年調高到18%……。提高稅負,必然傷害到投資意願和工作意願;主管經濟發展的經濟部和主管財政收入的財政部,在如此這般政策的撥弄之下,遂引發了不可避免的戰爭。經濟、財政兩部在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一旁偷笑的應該是行政院主計處──正本清源,關鍵在於預算。有太多不必要的花費:從阿扁自己爆料的50億的凱子外交、到一再被立法院打回票的6,108億的軍購;從阿扁出巡那大而無當的大飛機、到李登輝31萬月租的豪宅……。空轉的政府,減少一點花費,才是「拚經濟」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