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機心自閒」語出元代宰相張養浩所撰的「三事忠告」,政治人物處理事情若能以悠悠自閒的心情為之,泰然自若,舉重若輕,就能順利完成事情。「知機心自閒」來自一種自信與魅力,對現實有正確的解讀,並能把握未來的大趨勢,了然於胸,抓住本質,做出決策,「廓然以大公,物來而順應」,才能獲得人民衷心的支持。去年12月3日縣市長三合一選舉以後,民進黨僅剩6個執政縣市,陳水扁的支持度民調只有10%,這就是人民對陳水扁的「當頭棒喝」。陳水扁躲避、沉悶多日,人民以為陳水扁會吸收教訓,重新面對現實。沒想到陳水扁的元旦文告比過去更封閉,對政敵採取更戰鬥性的言辭,毫無積極進取之意。陳水扁缺乏戰略性、哲學性思考能力,心中只有「權力」兩字,又缺乏可信賴的朋友與顧問,挫敗心情無法撫平,沒有「知機心自閒」的格局,自然往後退縮,採取心理防衛機制,對國內反對黨、北京當局就採取更具攻擊性字眼,而且眾人批評聲中,更加剛愎自用,冥頑不靈。「人不能面對現實,現實就面對你」。兩岸關係已到了非突破不可的階段,台灣所具有的優勢,在一兩年因中國的「磁吸效應」而日漸流失。民間企業感受尤深,那怕民進黨內的新潮流系也感受到這股趨向,才會成立「兩岸政經學會」,期望在停滯不前的兩岸關係找出突破。然而,陳水扁面對黨內反對派的壓力,就如同過去的慣性動作,必然逆向操作,不顧現實而加以反制。哲學家康德說,一個人沒有信心,第2天早晨都不想起床。台灣目前最需要者,正是如何重建信心,而信心的建立,又來自正確的領導力。然而,陳水扁執政5年,行政績效、清廉正直都已落空,連吃老本的國庫都日漸掏空,人民日漸擔心,未來兩年台灣是否又落入空轉。國民黨籍立委丁守中發動罷免陳水扁,然而罷免機制門檻極高,雖然社會有罷免的呼聲,卻未必有動力,通過機會極小,而且藍綠對決若深化,即使馬英九也不願冒此風險。馬英九採取「以逸代勞」策略,坐等陳水扁垮台;但是,台灣還有兩年可以再拖下去嗎?正如康德所言,信心的建立來自責任感,反對黨基於國家利益、全民福祉,主動要求召開政黨高峰會,提出泛藍國會多數的組閣議題,展現提早執政的氣魄。「知機心自閒」,才是真正政治實力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