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最令人聞之色變的,莫過於油價之暴漲。在極短的期間,從每桶10美元突然漲到60美元以上,還有許多人擔心不久更將上升到80美元。從去年到今年,全球經濟表現之不盡令人滿意,甚至可能舉步蹣跚,向上直衝的油價,即使不是罪魁禍首,也難逃罪咎。油價之暴漲,真正該歸咎的,應是以高速自貧困中崛起的開發中國家,尤以人口高達10億以上的中國大陸與印度影響最大。中國大陸近3年的投資過熱,對油價遽升居功厥偉。由此推想,再過20餘年,當其GDP企及美國時,單此一國即將耗盡今日所有的石油生產,則油價當有多高,誰敢想像?除了需求陡增與投機炒作之外,油價飛竄,其實與產油國家的開採成本過低,有直接關聯。聽來似乎十分吊詭,其實行家都十分了然。幾年前油價還低到每桶10美元,產油國家未聞因此破產倒閉者,可見其成本更低於此。今天許多發展新能源技術,或是自家有油田不敢積極投資開發者,其所以遲疑瞻顧,即是擔心一旦大筆資金投入,而油價又忽而掉到30、20美元之下,豈不要深陷泥淖、血本無歸?因此,十餘年來,儘管相關技術日新月異,始終不能實際投入市場成為能源供應的生力軍。因而一美國專家主張,應從美國開始,以課進口稅的方式,保護其國內油價永不會低於每桶35美元。這個價格正是許多新能源技術可以達到基本效益的底線。最近巴西以甘蔗提煉的酒精做為主要汽車燃料,其合理價格也恰為35美元。一旦此一保證確立,則將來不論國際油價跌到多少,從事新能源開發者卻不虞虧損,而能永續致力於技術的發展、革新。當然,愈來愈多新能源加入石油的行列,對石油的需求不但不致造成供不應求的噩夢,而且很可能反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屆時產油國家必定會大力削價去化其石油儲存。事實上,十餘年來,油價之劇烈波動,有時降到20美元、10美元之下,或許正反映著他們對新能源競爭的憂慮,因而不斷以低價打擊可能加入市場的新對手。不過只要占大多數的用油國家都有此體認,都決定不再受產油國家的擺布,將命運操於自己手中,同時擺脫油價急遽起伏對經濟的擾亂,又有機會減少溫室效應與環境汙染,用簡單的價格下限求長遠的福祉,是可行而且應該努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