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才剛出現止跌反彈的大陸股市,再度遭逢訊息面的襲擊。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宣布,擬提出對二千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徵收一○%關稅的建議產品清單,此訊息短期內當然會加深金融市場的負面情緒,但如果純粹由股市操作的角度而言,不見得全是壞事。近期若有任何利空 可視為再次壓力測試觀察全球主要市場,歷史各個重要低點都是由利空打出來的,不是利多。近期的任何利空,把它視為再一次的壓力測試更為恰當,重點在於股市是否再度破底,如果破底就暫時觀望,如果未破底,短線低點雖不中亦不遠矣。二千億美元的關稅名單,聽起來嚇人,不過仍須經過公眾諮詢程序(public consultations),這個徵求意見的過程將持續兩個月左右時間,八月三十日完成流程,美方才可能採取行動。最後是否徵稅、對哪些產品徵收,在未來兩個月的時間內還有各種不確定性,兩個月的空窗期,反而可能成為多方反彈波的黃金期。事實上,美中銷往彼此的出口額占各自GDP比重皆不高,美國去年對中國出口金額約一千三百億美元,占美國整體GDP比重僅○.七%,美國對中國首波徵收的關稅項目僅占中國GDP不到○.三%,實質影響還不如貨幣政策的影響力大。所以,除了貿易衝突的發展態勢以外,人民幣走勢將是陸股短線是否持穩的重要觀察指標。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債違約事件也持續影響市場投資情緒,事實上,對照中國企業發債的整體金額,目前企業違約的規模仍相當小,今年來整體企業違約金額僅約一六一億元人民幣,占總流通在外企業發行債券比重僅○.二四%,對中國經濟與市場尚未構成系統性威脅。去槓桿化過程主要目的為追求長期經濟穩健性,並防範信貸素質惡化而引發的系統性問題的積極措施,官方不可能任由違約事件突然急增,因為當中所導致的系統性問題,正是中國希望透過積極降低槓桿所要防範的。內需型企業有機會領先落底上周我們已具體提出客觀數據告訴投資人,陸股目前估值已低,堪稱便宜。由基本面觀察,本益比已來到歷史低檔區,只是會不會更便宜,可能就得交由市場情緒與市場流動性來決定。從製造業景氣來看,二○一八年至今PMI都站在榮枯線五十之上,代表景氣仍處擴張;出口亦呈雙位數成長,工業利潤也是正成長,不像二○一五年的衰退窘境。目前MSCI中國指數(不含ADR)成分股本益比卻已經從二○一七年高點約十三倍,下滑至約九.七倍,接近過去五年均值。這樣的估值已經接近二○一五年底至二○一六年當時股災的最低點。目前,中國無論香港股市或A股的本益比都到了偏低的區間,雖然今年貿易戰的議題不會太快消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來干擾市場情緒,但市場評價和產業的成長性才是引導股價長線趨勢的動力。現階段選股方向上,仍以受貿易戰衝擊相對較小的企業為主,最近市場出現調整,反而是布局這些企業的良機。醫療設備、生技醫藥、電子設備等新經濟產業,消化關稅成本能力較佳,是當前美中貿易爭端之際,相對衝擊較小的類股,投資人可以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