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次的直轄市百里侯之戰,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各黨市長候選人在衝刺選情的時刻,對選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候選人的政策牛肉,而在「居住正義」當道的情境下,各候選人在住宅政策上的規畫藍圖,究竟是扎實的「牛肉」,還是只是「牛肉湯」?則關係著選民要如何投的投票意向。住宅政策牛肉都走安全路線距離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只剩一個多月的時間,各候選人都各自端出了未來四年施政的白皮書,在期待各候選人能拚經濟,加強各直轄市的招商機會,提升人民的工作機會之外,選民最想知道的,還是未來的市長候選人的住宅政策。長期關注「居住正義」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並一一走訪六都市長候選人,傾聽他們的住宅政策,不過,因南北人口分布不平均,對於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所推動的住宅政策大PK,則出現冷熱不一的反應。根據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所公布的結果,北三都(雙北市、桃園市)候選人的回應是最熱烈的,而北三都也因為工作機會較多,吸引南部外地人北上求職,致居住需求也更殷切,因此,北三都市長候選人要如何解決人民「住」的需求呢?由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孫一信、台灣勞工陣線協會主任洪敬舒及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所公布的結果,發現各候選人所提出的住宅政策,大都依循著社會期許,也就是「興建社會住宅」及「提供租金補助」的兩大方向,雖無新意,但至少是走安全路線。台北市三足鼎立在台北市長選舉方面,擁有現任優勢的柯文哲表示,台北市作為全台興建社會住宅進度第一的城市,下一步社會住宅除「量」的目標,更應視其為台灣居住價值與文化的創生平台,推動社會住宅的社會創新,如社宅中的公共藝術參與、循環經濟、共享空間等議題。柯文哲也談到,市府會積極檢討市場、學校用地等,盤整下一階段住宅興建數量,努力朝八年五萬戶邁進,另將成立社宅公司專責營運管理(表一)。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則認為,台灣目前社宅存量遠遠低於世界各先進國家,台北市作為首都,更要持續來推動社會住宅,承諾未來八年將朝向七萬二千戶社宅存量的目標前進,其內容包括興建社宅三萬戶、包租代管二.二萬戶,以及至今台北市累積之一.九萬戶的總和。此外,他也提出,未來「混居型社宅」將結合社福、共享空間、學生宿舍與NGO進駐,支持社會住宅的社會創新。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另闢蹊徑,要從都更著手,他期待透過推動都更,強制回饋公益空間做為社會住宅。而政府應成立非營利都更公司,透過快速大量進行都更,減少空屋,擴大供給讓房價下跌,解決住宅問題。新北雙龍搶珠 新人新政新北市市長選舉,因市長朱立倫已連任兩屆,故今年是新局面,但因民進黨候選人蘇貞昌是擔任過八年的「老縣長」,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則是現任副市長,因此,屬新舊對決。蘇貞昌在住宅政策上打「安全牌」,指未來當選新北市長,將全力支持中央八年二十萬戶的社會住宅政策,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政策,允諾中央分配給新北市的目標,將全力執行達成(表二)。至於政策補貼租金政策,蘇貞昌則認為,新北市現今租金補貼制度太粗糙,未來當選後,將會進行調整,此外,呼應住盟關心的學生與勞工的居住問題,也允諾將納入社會住宅政策的重點照顧對象。侯友宜則表示,社會住宅不只追求量,質也是很重要,未來若當選新北市長,延續過去執政能量,力求任期四年內社會住宅完工量能超越過去八年。而針對空屋問題,他也表示,若當選,將繼續溝通新北市議會通過《新北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來引導市場空屋出租。另有關學生居住問題,則是主張大學周遭捷運結合都市更新,以容積回饋空間作為社會住宅提供學生居住使用。桃園市新舊對決 牛肉大不同 桃園市市長選情方面,雖有五位候選人,但一般都認為,應是兩強對決,也就是國民黨候選人陳學聖挑戰現任市長鄭文燦,而目前的態勢,鄭文燦有現任的施政優勢,加上努力拚經濟等政績,明顯占優勢,但票沒開出前,人人有機會。雖然有來自同黨的其他舊黨友同室操戈,陳學聖對住宅政策談到,桃園市作為人口相對較年輕的城市,現今的住宅問題較無雙北市嚴重,因為住宅供給足夠,生活費也低,住宅問題並非討論的主流,主要居民由雙北外移。他雖未具體提出社會住宅的興建目標,但表示未來將會結合桃園捷運聯合開發來供給社會住宅。另未來將調整桃園既有租金補貼制度,朝向可負擔租金的方向研擬,讓桃園成為具吸引力的城市,不再是被動接收雙北人口(表三)。鄭文燦表示,桃園市的租屋價格相對於台北市較低,在社會住宅的量達到一定程度前,租金補貼與包租代管仍然是桃園市在落實可負擔住宅政策的有力政策工具。對於可負擔租金的部分,鄭文燦認同住盟所提議的「租金補貼」應就其家庭收入分設級距,給予弱勢者更多的社會援助,並會納入社工體系在住宅政策裡做資源連結。針對學生宿舍不足問題,鄭文燦表示,因桃園機場捷運路線各站大多擁有約一公頃的空地可供市府規劃社會住宅,未來將會利用這些空地興建社會住宅,使得學生居住需求較大的中壢地區能夠被舒緩。此外,未來也會朝向類型化社會住宅的方向規劃,如漁民社宅、原住民社宅、警消社宅等,解決不同族群的居住問題。面對北三都選舉,在各市長候選人都端出政策牛肉後,民眾是怎麼想的?社會住宅不只是求量,更求質由於「租賃專法」完成立法後,內政部正積極推動「包租代管」,針對市場中的空屋及餘屋,希望導入專業經營,引起不少房仲業者躍躍欲試。不過,針對台北市政府要自行成立社宅公司專責營運管理部分,另有房仲業者私下認為,「官不與民爭」,應該將這部分的業務釋出給民間業者,才能提高「包租代管」政策的參與率才對。另由各候選人在住盟的要求下,也針對學生居住問題要納入住宅政策表達看法及支持的情況,一般認為,在年輕選民逐漸成為「投票」部隊,誰能掌握年輕族群的需求動向,將關係未來選舉結果的風向。因此,在討好「年輕選票」下,除了住的「量」的需求外,住屋品質也是一大決戰點,這也是一般想住在社會住宅民眾的一大需求。在過去,政府提供不少國民住宅給弱勢族群購屋居住,但因為售價比市價低個兩三成,以致工程品質招致批評,就連近期招租的世大運選手村轉型的社會住宅,都爆發坪數縮水之爭議。難道,政府提供的社會住宅只能淪為「次級品」嗎?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王進祥則以台北市「健康公宅」為例提出反駁,他說,健康公宅鄰近捷運南京三民站,及民生社區等,生活機能完善,且房型有一至三房,並是第一個適用租金分級補貼的公宅,根據市府單位釋出的資料來看,以一房十三坪的房型為例,在租金補貼後,每月最低只要六一一○元即可入住,因此,吸引八千多件申請案件。王進祥認為,只要把公宅或社會住宅的品質蓋好,再搭配租金補貼,則讓各市長當選人頭痛的住宅問題,至少先解決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