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企業在創立時無不希望事業體長久永續,但是以台灣為例創立後能經營超過一年的只有一○%,超過三年以上只剩下五%,五年後還存續下來的只剩一%。這個由政府相關部門公布的資訊,讓想要創業者不禁心寒,到底如何才能將品牌企業順利經營存續下去呢?所以常有人開玩笑,老闆通常希望員工將公司當作家一樣,彼此是家人的關係,一起為事業體努力,並且承諾會照顧員工到退休,這是最為烏托邦理想的主雇關係,彼此緊密的牽繫著。但事實總是殘酷的,台灣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十三年,所以大部分職場工作者到六十五歲退休前,平均需更換五個甚至以上的服務單位,最終才能順利退休。筆者自身攻讀商學博士班,恩師商學領域大師陳定國教授,在《有效總經理:企業將帥術》一書中,針對企業領導人,將中西哲學思維及精髓轉化為企業實務的管理智慧及實戰兵書,分析了品牌企業如何崛起及後續可能邁向敗亡的種種關鍵要素。品牌企業開創成功大多以四大方向為主軸,其一為官商連結合作,例如:以包工程強化與政府單位的關係,承接政府相關產業的採購標案。另一種為洞察市場先機,嗅出尚未有人發現的消費者需求,轉化為銷售的勞務或商機,最好的範例為馬雲的淘寶互聯網電商機制,顛覆傳統通路結構,轉化為虛擬電商為主軸的新零售通路革命。重視企業的研發創新及行銷功能還有一種方式是企業轉投資以股票期貨等短期操作,藉由可靠資訊及市場訊息精準操作快速獲利。最後是最為普遍的方式,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藉由系統性科學管理知識來經營企業。這幾種成功獲利方式無所謂對與錯,需要觀察洞悉企業所處的內外環境及產業機會威脅等因素,來交互選擇應用,目的就是要讓企業生存下去,企業能夠生存才有足夠的時間實現理念,滿足社會大眾需求。品牌企業敗亡的關鍵因素,大多就是以盆景式及插花式的型態在經營,台灣許多小企業一開始順利找到商機跟市場,但隨著時間增長,企業的規模經濟卻沒有改變也不增加投資,自然如同盆栽及插花般受限於容器無法擴大發展就枯萎殆盡。二十一世紀已進入消費者需求導向的行銷時代,但不少企業主仍停留在十八世紀工業革命時代的思維,只是大量生產商品跟勞務,完全不顧市場真正需求,以強迫誘騙的交易方式達到業績,不重視企業的研發創新及行銷功能。許多企業主嚴格控管員工,全程監控,讓員工疲於應付交代程序,忽略了企業品牌的目標。很多企業主在開創事業體時,其實是參考同業的方向,也沒有明確的市場調查,一窩蜂投入類似產業,導致產品、勞務、店家商圈同質性過高,消費者新鮮度一過就呈現衰退的狀態,完全沒有事前市調或長久規劃可言。中小企業高階主管大多是皇親國戚的家族企業體制,依人而設事,讓企業人事管理出現不適任及非專業領導專業的窘態,在賞罰功過上也不盡公平,讓人才留任及忠誠度面臨挑戰。企業體大都由幾個人開始成立,在交辦傳達事項都以彼此口語相傳,沒有相關證明文書更遑論明確的流程及制度,往往錯失許多商機,或是在交辦執行過程中出現瑕疵及差錯,讓消費者不再相信品牌及企業,成功或失敗的案例都無相關文本可循,使得企業錯失經營上修正檢討的機制關鍵。經營者要以身作則創新改變企業品牌想要永續經營,領導者承擔大部分責任,現今因為虛擬電商通路崛起,傳統零售通路及消費型態徹底改變,除了政府的產業經濟關稅等保護主義策略外,在地業者有如溫室花朵般假象安穩的活著,一旦擋不住新思維的洪流,就有如溺水般趕緊隨意亂抓亂決策,深怕企業滅頂,最大關鍵在於企業領導人及高階主管,忙於營運績效及執行管理等相關工作,忘卻了現今全球化時代,所有世界上發生的事及資訊都會彼此牽動影響,時時吸收新知增加智識關心國際社會變動及產業資訊,是企業經營者必要的課題,才能有足夠的智慧應變瞬息萬變的市場。曾有資深企業品牌顧問朋友開玩笑說道,許多在職進修上課的大都是理級或主任等中階主管,企業經營者另一個任務就是忙著參加社會交流等組織認識高階人脈,完全無暇學習。企業主是一個組織的領導者,卻沒有以身作則學習及創新改變,如何期待企業能夠成長規模化,單靠中低階主管幹部努力學習硬撐,品牌企業的改變必定相當有限,甚至無法改變順應市場潮流,終將走向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