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明定二○一九年為地方創生元年,以緩和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鄉村發展失衡、總人口減少、高齡化與少子化等問題。近日行政院進一步請國發會年底提出「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強化科技導入,結合企業投資故鄉及整合部會資源全面推動,以達成均衡台灣目標。何謂地方創生戰略?台灣各地社區或偏鄉,具有特色之人文風采、地景地貌、產業歷史、工藝傳承均深藏文化內涵,國發會參考日本地方創生推動經驗,鼓勵地方政府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從「設計力」角度切入,盤點各地「地、產、人」特色資源,以「創意、創新、創業、創生」策略規劃,改善城鄉地區的文化藝術、生活環境美學,注入創意設計能量,吸引青年建立魅力城鎮,打造地方特色產業,創造就業機會。日本有不少成功案例。在東京,一場不動產創生的實驗已經展開。位於墨田的兩國、森下車站周邊為舊街區,有不少停業的小型工廠與空置店面,附近多為租屋的小家庭,洗衣需求高,且附近缺少咖啡廳等交流場所。開發顧問公司「創造系不動產」看見商機,將五十五年的老店鋪改造為「喫茶洗衣店」,打造一個讓主婦們能夠洗衣喝咖啡,無拘無束的開放空間,也為原本街道注入新的活力與溫度。在高空屋率時代,這類不動產業者扮演的是活化的角色,做到挑選老屋物件、提案改造、協助接洽銀行貸款、建築設計、經營管理等層面,透過不動產創生來解決社會需求。然而要活絡一個地方,若只一味投入資金建設,仍有很大的失敗機會。在四國高松市的「丸龜商店街」就是最好例子。起初商店街靠著地主們集資興建停車場而能獲利,之後有人提出擴建與翻修商店街的計畫,因為可申請政府補助,再加上外來建設公司推波助瀾下,最後竟花了一百億日圓蓋了昂貴的挑高玻璃天井、翻新所有地板牆面、增設接駁車、新建運動中心與托兒中心,然而投入這些成本完全無法反映在獲利上,目前商店街空有美輪美奐的建設,人潮卻是越來越少,商家接連撤出。任何地區的大規模改造,應是按區域、一步一步開發,確保建立起獲利機制後,再進行下一階段開發。而且別輕易聽信外來的開發者,增加華而不實的建設。開發團隊必須有充足的在地生活經驗,改造才會成功。不論日本或台灣,地方創生及不動產開發需要政府、團體與業者一起充分討論合作,發現問題並解決進而振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