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BIS)公布了一份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在這個時間點推出具針對性的法案,說不是針對中國而來,令人很難信服。BIS主要是通過商務管制清單對具體出口商品進行監管,凡是在管制清單上擁有出口管制分類編碼(Export Control Classification Number, ECCN),且未得到豁免的商品出口均受出口管制。此份中國條款涉及十四個領域,包括生物技術,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定位導航,微處理器技術等。刺激政策將陸續出台 經營環境改善進行中眾所周知,對於美國排行前列的跨國公司而言,中國大陸目前在大部分的領域為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且未來只會更為突顯,例如航空航天類,在美國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比重高達四五.七%,這不只代表美國高科技企業從中國獲得高額利潤,也說明中國替美國分攤了不少研發費用;如果美國堅持鎖國政策,諸多規模猶如怪獸的美國企業還有多少發展空間呢?了解這個道理,對美國股市近期頻頻重挫也就不足為奇了。反觀中國大陸最近在討論什麼,除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表示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以外,相關單位也正積極研擬當中。接著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示,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在於有效需求不足,放鬆流動性無法立即解決問題,建議應擴大中央財政赤字,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而金融體系應從過去主要支援國有企業、基礎設施、房地產投資,轉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援。另外,人行行長同時身兼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易綱,正規劃下一步貨幣信貸工作重點,將合理規劃信貸投放的節奏和力度,落實精準調控和信貸政策要求,大力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總之,美國正忙著鎖國,中國忙著拚經濟,錢不會開玩笑,更不會說謊,聰明的資金大量回流新興市場指日可待。股市估值與資金流向 皆有利多方發展近期美股重挫的過程中,陸股持續呈現抗跌,這是股市估值偏低的好處。從資金面來看,MSCI日前剛宣佈的最新半年度調整,中國A股占相關指數的比重仍持續調升,本次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新興亞洲指數上調幅度雙雙超過○.四%,整體權重均傲視其他亞洲新興國家的權重,只要未來資金回流亞洲新興市場,陸股將是挹注最多的國家。從基本面看,滬深兩市評價早已處於歷史相對低位,即使在第三季財報公佈後,市場對上市公司今明兩年的獲利預估多半下修,不過經下修相當幅度之後,深滬兩市評價以獲利修正後的本益比觀察,不論是電子、消費、汽車、週期性行業等族群仍是在歷史相對低位,對投資人而言是難得的機遇。投資人除了可以ETF參與市場成長以外,醫藥產業是長期看好的行業之一,隨著產業面臨監管的變化,未來藥品行業開放程度會更高,藥企將面臨海外優質產品的競爭,企業自身研發能力相當關鍵,加上市場資金持續集中化,因此,行業龍頭之藥企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