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被意念左右的動物;信心,正是一種意念。信心,它真實存在,卻很難描述。一個人只要稍嚐敗績,便容易引發骨牌效應,再來,就是兵敗如山倒;反之,則氣勢如虹,一路過關斬將。是什麼力量在背後主宰?正是一股信心。在羅莎貝絲.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所著的《信心(Confidence)》中強調,信心決定成敗。西方商業社會心理學中,也有學者提出自我實現預測「 (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的理論基礎,認為,一件事的成敗,在一個特定的起點上已被決定;成功是從相信自己會成功的點上出發;失敗卻從相反的方向啟程;一個人的信心,決定了成敗。其實,信心決定事情成敗,是具有行為科學依據的。一個人如果相信自己會成功,就會做出所有讓自己朝向成功的決策,行為、態度,做事的方法,一環緊扣著一環;最後,不論路程多長、路況多顛簸,他終究會到站,這就是所謂自我實現預測「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一種應用。但,若所有的決策、行為模式、做事方法,都源自於一個認定自己會失敗的意念,那麼,注定漸行漸遠,終至與成功絕緣。1月18日開始,台股受到亞股、美股的拖累,大跌近400點。於是,向上的信心頓失,懷疑、甚至相信股市從此一蹶不振的意念,在市場上傳開;事實上,所有分析師都強調,台股基本面並沒有什麼變化;所以,短期的市場干擾,不應該影響中、長期的投資信心。台股的景象,讓我想起了羅莎貝絲.肯特的《信心》,也回憶起威廉.麥肯尼(William McKinley)教授的神情。麥肯尼在南伊諾大學(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MBA課堂上,解說完深奧的自我實現預測「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理論後,環視一臉茫然的我們,然後,揚起嘴角,露出詭異的笑容;在商業社會心理學領域頗具知名度的麥肯尼,像是一眼看透了我們的疑惑。本期《理財周刊》的封面報導,編輯部與台北市電腦公會、1111人力銀行合作,製作完成「企業主看2006景氣」的大調查;同時,我們也專訪了7大產業龍頭、2大外資,把脈診斷2006年總體投資環境及個別產業動向。結果發現:每一位企業代表對新的一年,都充滿了信心。於是,我領悟了麥肯尼教授的笑容;也理解羅莎貝絲.肯特的《信心》。決定藉由過年前推出的合刊號,與所有讀者分享,大力散播信心的訊息;幫助投資朋友在準備過年的大掃除中,將台股所有的霉氣,一併清除,以迎接煥然一新的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