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呈現橫向擴底走勢,以上證綜合指數的K線觀察,橫向震盪擴底的走勢持續超過三周,何時出現突破不必預設立場,至少可以確定的是,擴底越久,籌碼沉澱得越乾淨,股票將逐步流向長期投資者手裡。突破時間點的預估與反彈的強度,除了觀察資金流動性以外,相當重要的因素還是在基本面的支持力道。日前大陸國家統計局剛公布四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實現利潤總額為五一五三.九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衰退三.七%,累計今年前四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為一兆八一二九.四億元,年衰退三.四%,明顯還未擺脫衰退陰影,這對於一至四月資金行情累積的漲幅是一種壓力。A股短線仍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持需求端的疲弱,是導致四月工業增加值惡化之起因,成為利潤下滑的導火線。目前與需求面直接相關的汽車銷售數據依舊未見明顯改善,且發電耗煤之衰退幅度又擴大,短期要扭轉慣性不易,未來工業利潤增速要出現止跌反彈必須要看需求是否回溫以及減稅降費的政策效果,目前仍需要時間觀察。結論就是,短線上就算A股出現反彈行情,缺乏基本面的支撐下,反彈力道不會大,續航力也不遠。不過,投資人不必過度憂慮,長期的角度來看也有不同於短線的看法。中美貿易戰只是短期利空 不礙長線發展現階段市場對中美貿易戰依然憂心忡忡,但是對中國而言,我們有不同於市場悲觀的看法。以歷史上的美日貿易衝突來對照,一九七○年代起,日本GDP的增長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遠過於現在的中國,也就是日本單方面倚靠美國內需而非對稱關係,且因日本需要美國安全保護,所以談判最終只有讓步一途,別無選擇。於是,美國不但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出口,並且必須對美擴大進口、開放市場、取消關稅,甚至設定美國產品在日本的市占率等不合理條件。最後更藉由「廣場協議」逼日圓大幅升值,導致金融泡沫化、眾多日本製造業持續外移,這也是日本經濟失落近三十年的重大原因。反觀目前的中美貿易,並非中國單方面依靠美國,而是程度上較為對等的依存關係,或者說是國際分工的合作關係。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場與第一大商品進口供應國,且互補性十分明顯,合作則兩利,對峙則兩害。回顧過去,美國之所以能在4G通訊、商用大客機的發展上圍堵日本,主要是美國具備自身優良的技術與廣大的內需市場,單是規模經濟就非日本能及。目前華為在5G技術上的領先,已是既成事實,經濟規模也足以支持中國持續創新發展,歐美國家少了華為,只是讓5G的建設更為延遲,也將影響應用端的創新發展。就高科技來說,人力、資金、市場、政策,中國的發展條件全數具足,再加上北斗衛星的導航技術,未來在通信領域,時間是站在中國這一邊。至於短線的投資策略方面,可優先關注不受貿易戰影響的內需消費族群為主要標的,例如旅遊、餐飲娛樂、醫療保健等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