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提前5G發照後,中國移動也率先招標二○一九年5G一期工程,預估投資總額一九二.五八億元人民幣,不僅高於市場原先估算的一七二億元人民幣,也代表中國5G基礎建設將正式展開。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國三大電信商先前的5G布局規畫,可知智慧城市應用為主要聚焦的應用場景,並先後打出了「5G+物聯網」雙重拳,以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正因如此,不管是華為5G設備的主攻項目或是中國電信商設備採購重點,均非著重在高頻寬、低延遲的技術(毫米波)上,這部分是市場對5G發展的認知不盡相同。中國實現5G高覆蓋率 選擇升級4G的解決方案根據中國移動先前屬於測試設備招標「2019年核心網支持5G NSA功能升級改造設備集中採購|單一來源採購信息公告」的得標廠觀察,華為如預期的取得多數訂單。在中國移動採購的四五○套MME/SGSN設備及六八一套SAE-GW/GGSN設備中,華為占比分別四八.七%及五四.二%、愛立信分別為三四%及三三.九%、諾基亞分別為一二.四%及八.八%、中興分別為四.九%及三.一%。雖中興此次測試訂單取得比重偏低,但預期在本土化政策目標的驅使下,中興有望取得更多的正式訂單。中國移動此次採購也隱含中國的5G早期部署將選擇非獨立組網(NSA),與獨立組網(SA)模式相比,NSA更能符合中國快速佈建、拉高覆蓋率的目標(二○一九年在四十個城市提供5G覆蓋)。相較於SA需重新建置5G基地台,NSA則屬為漸近式的5G建設,以目前4G為骨幹做訊息控制,控制信令仍透過4G網路傳輸,5G載波僅承載使用者資料。在高密度區配以5G基地台,能實現部分5G功能,優勢在於初期投入較低,但功能會受到限制且傳輸速率改善有限。由於NSA為求交互操作統一性,需採購原網通廠商設備,這也是為何部分歐洲電信商過去採用華為4G設備後,5G NSA也需沿用。在美國聯手抵制華為後,歐洲國家也陸續將訂單轉向愛立信及諾基亞,若未來相容性問題無法有效解決,恐將拖累歐洲的5G發展速度。中美5G之爭 肇因華為擋人財路?事實上,中美5G之爭,其實就是頻段之爭,目前全球採用兩種不同頻段部署5G網路,一種是在三○~三○○GH頻段之間的毫米波(mmWave),一種則是集中在三GHz~四GHz頻段的Sub-6GHz。高頻寬的毫米波由美國主導(因低頻段掌握在軍方手裡,大量的三GHz~四GHz頻段用於軍用通信和國防通訊),低頻寬的Sub-6GHz由華為建置的電信設備所主導。但受制於無線電波的物理特性,毫米波的短波長及窄光束特性,讓信號分辨率、傳輸安全性及傳輸速度得以增強,但傳輸距離大大縮減。Sub-6GHz的5G網路覆蓋率是毫米波的五倍以上,根據Google對於相同範圍內、相同基地台數量的5G覆蓋測試顯示,採用毫米波部署的5G網路,一百Mbps速率的可覆蓋一一.六%的人口,在一Gbps的速率下可覆蓋三.九%的人口;Sub-6GHz頻段的5G網路,一百Mbps速率的網絡可覆蓋五七.四%的人口,一Gbps的速率下可覆蓋二一.二%的人口。中國5G發展 似乎站在有利的一方同樣地,相較於毫米波需重新建置5G基地台,Sub-6GHz只需要在原有4G基地台上加裝5G基地台,大大節省了佈建成本。華為CEO任正非先前曾對5G基地台的建設有過描述,表示:「只有一點點大,二○公斤,就像裝文件的手提箱那麼大」, 5G基地台的安裝不需要鐵塔和吊車,可以隨意地裝在桿子上、掛在牆上,甚至放進下水道裡。不過,因毫米波的高佈建成本,就連美國自家人也開始傳出不看好發展的聲音。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Jessica Rosenworcel近日就投書連線(Wired)雜誌,指出美國只運用高頻段(毫米波),不像中國、日本、韓國採用覆蓋範圍較大的中波段頻率搭配高波段,盡可能增加服務範圍,造成投資大、受益範圍卻太小的問題,最終導致偏鄉不會受惠於5G網路部屬。眾所期待的 毫米波商機聲聲慢研調機構Petrov Group認為,5G市場早期發展將聚焦在新的三.五~四.五GHz頻率範圍內,六GHz以下頻段在5G技術中至關重要,因當前集中在二.一GHz頻率以下且嚴重飽和的4G及3G蜂窩頻段增加較寬頻寬的大頻譜,目前的4G技術將繼續發展並成為六GHz以下頻段互補技術。毫米波及Sub-6GHz在智慧型手機中有不同作用,預計到二○二五年可能僅有三分之一的5G智慧型手機具有毫米波能力,其餘三分之二則採Sub-6GHz頻段。隨著5G不同頻段的發展,也將牽動供應鏈出現新的變化。5G所要支援的頻段更多,技術指標要求更高,天線與射頻的用量與複雜度都會提升,高整合度的模組化架構因而成了大勢所趨。過去廠商可能會採用分離式架構,選用不同廠商所提供的射頻元件,來組成射頻系統;但在5G時代會看到更多模組化的設計,發展初期可能會以區域模組為主(模組僅支援特定區域所使用的頻段),待5G發展較成熟後,也有望看到全球化(全頻)的天線與射頻模組。選股首重 NSA、Sub-6GHz、中國供應鏈Sub-6GHz的5G射頻及天線模組仍是過去4G時代的玩家,射頻元件(包括濾波器、功率放大器、射頻開關、天線調諧器、低雜訊放大器)有Skyworks、Qorvo、Broadcom、Murata等。其中,功率放大器即便中國廠轉為自行設計,最終仍需交由穩懋(3105)、宏捷科(8086)來代工,整體接單可能會有增無減。天線供應商則包括Murata、臻鼎(4958)、台郡(6269)、嘉聯益(6153)、信維通信等,因5G初期多在NSA架構運行,須同時支援4G及5G頻段,廠商除須針對4G射頻元件做升級,也須投入5G天線及模組開發,才能滿足5G的需求。Sub-6Ghz天線商機將落在異質聚亞醯胺(MPI)軟板天線,台郡MPI目前已獲得蘋果認證,市場預期將有機會重回天線應用的主要供應商地位,台虹(8039)及新揚科(3144)也將積極搶進MPI軟性銅箔基板(FCCL)的市場。毫米波因成本,低功耗,新材料,封裝及測試方面的挑戰,特別是發射器需要非常靠近天線陣列,且最好是在相同的系統中封裝,故高通,三星,海思,聯發科(2454)及Unisoc等廠商將帶來優勢。就中國5G佈建商機的選股重點而言,應聚焦在非獨立組網NSA、低頻寬Sub-6GHz及中國電信設備廠華為、中興供應鏈,但要避開毫米波才需要的材料或技術的元件廠。相反的,歐系電信設備供應鏈及毫米波供應鏈,預期下半年在5G題材效應消退及訂單動能偏弱下,評價將具有下修風險,尤其是那些上半年已先把股價炒高的個股,恐難逃修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