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與火箭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兩個東西看起來八竿子都打不著。但是,如果你問日本三井物產(Mitsui & Co.)的人這個問題,他們會很自豪的回答你:「小到拉麵,大到火箭,我們三井物產都有在做。」這絕對不是誇大其詞。成立於1947年的三井物產以貿易起家,經濟實力富可敵國,多角化的經營事業體,迅速累積資產(**企業不以財富,個人才會以財富形容;企業應以資產形容);目前,三井物產在全球各地擁有超過200家的分公司,以GAAP(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計算,去年總營收高達328億美元,在2005年《財星》雜誌(Fortune)排名的全球前500大企業中,位居第148。舉個實際的例子來說,三井物產在日本國內擁有的林地為44,000公頃,約為東京都面積的70%,日本國土總面積的千分之一,其財力之雄厚,可見一斑。
#@1@#台灣的三井物產,雖然造不出火箭,但是經營的項目之多,也不遑多讓。自從1952年台日簽訂通商貿易協定之後,三井物產就不斷在台灣拓展事業,從鋼鐵、機械、電子、能源、化學品,到衣料纖維、食料、網路等,台灣三井物產就像日本總公司的縮小版,你從便利商店買來的飲料,或許就是透過三井物產輸入台灣的;而預定今年十月通車的高鐵,更是與台灣三井物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說,台灣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衣食住行,都跟台灣三井物產脫離不了關係,也不為過。台灣三井雖似「近在咫尺」,但一向低調的作風,卻讓一般大眾對它有「遠在天邊」的感覺。《理財周刊》特地專訪了台灣三井物產董事長兼總經理小川隆(Ogawa Ryu),訪談過程中,小川隆大談台灣三井物產在台的事業佈局,緩緩掀開這一家日本商社的神秘面紗。以下是專訪紀要。《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台灣三井物產所從事的業務相當廣泛,從國家基礎建設到民生用品。其中,最受矚目的應該是台灣高鐵這一部分;究竟,台灣三井物產跟高鐵的合作關係為何?
#@1@#《小川隆》答(以下簡稱答):從10年前開始,在我接任台灣三井物產董事長之前,前兩任董事長,就已經參與了開發台灣高鐵的計畫;從一開始的策劃、宣傳,到在日本成立企業聯合公司,也就是台灣新幹線株式會社,簡稱TSC(Taiwan Shinkansen Company)。後來,參與了高鐵的投標;雖然,起初很可惜的,輸給了歐洲的公司;但是,後來在我們不斷努力爭取之下,高鐵公司終於決定將車廂、設備的採購交給TSC來做。TSC是由日本重量級企業,包括東芝、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三家製造商以及住友商事、三井物產、三菱商事、丸紅等日本四家貿易公司一起出資組成;由於三井物產在台灣的經驗豐富,協調這七家公司的任務,就由三井物產負責。因此TSC的董事長就是由我們三井物產的前任副社長佐藤和夫(Sato Kazuo)所擔任。問:這也就是說,TSC只負責高鐵一部分的建設?答:沒錯。因為,高鐵的基礎系統的建設是由歐洲負責;而日本,則負責車廂的設計製造,以及提供JR(日本國鐵)的運作系統,歐洲和日本各占一部。所以,我覺得台灣高鐵就像是日本跟歐洲一起生下來的「混血兒」一樣。
#@1@#問:除了高鐵之外,台灣三井物產所經營的業務還有很多,有哪些事業獲利呢?答:三井物產在台灣,總共有九個部門,從食料、衣物到重工業。根據我們的預估,從去年4月到今年3月這一段時間,台灣三井物產的稅後盈餘將有好幾億日圓,其中以化學品(有機化學和合成樹脂)、電子材料和鋼鐵這三部分的獲利最佳。問:台灣三井物產的獲利,全都是來自貿易嗎?還是有部分來自於投資其他企業呢?答:目前的獲利全都是靠貿易收入。雖然,很早以前有投資其他企業,如食料、化纖公司,但是後來因為有些公司倒閉,所以全部清理掉了;因此,我們最近想要積極投資其他台灣的企業。問:會是何種產業?答:那必須依台灣政府而定。前幾年,經濟部喊出「兩兆雙星」計畫;可是,我認為,現狀似乎有點改變了;除了這兩兆雙星之外,還要加上石化、鋼鐵、通信以及服務性產業。因為,原油的價格不斷提高,我想,到2010年,石化、鋼鐵等重工業都可以保持一定的獲利。不過,根據去年日本國內統計,總共有61家公司的獲利超過1000億日圓(約合台幣271億),其中,有15家是高科技產業;所以,長遠來看,重工業到2010年之後會逐漸走下坡,取而代之的是以網路為主的數位經濟(Cyber Business)。這也就是三井物產日本總公司在日前出資1億日幣,投資台灣的網勁科技的原因。
#@1@#問:未來,台灣三井物產是否已有特定的投資標的?答:三井物產是日本最主要的貿易公司,占了全日本進出口量的10%,台灣很多廠商都跟我們有合作;其中,有一家石化大廠,是我們台灣三井物產很重要的客戶。我們跟這一家石化大廠並非只有單純的貿易關係,還有技術面的交流。雖然,我們現在並未持有該企業的股份,但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考慮入股。問:貴公司打算買下該台灣石化廠多少股份?答:入股的事,尚未拍板定案,所以我也不方便透露;況且,入股是件大事,必須經由日本總公司決策通過。不過,我們考慮以20億日圓(約合台幣5億4千萬元)為單位,投資該石化企業旗下四家公司的股份。然而,投資這件事,我們只有在私下的場合,和那一家石化大廠高層餐會時交換想法。一般說來,台灣企業的股利分配頗高;再加上,對方是一家大企業,安全性較高,因此,對我們很有吸引力。問:希望在什麼時候入股那家石化大廠?答:最近,我們將會積極與對方接洽,希望在未來兩三年,或更短的時間內達成入股的目標。我們不光只想投資那家石化大廠,對於台灣其他績優的公司,我們也有投資的意願,希望透過投資來加強雙方的合作關係;目前,除了該企業之外,我們口袋中的投資名單還有4家公司。問:是哪4家公司?答:因為,這是屬於內部的機密,不方便透露。
#@1@#問:三井物產希望與台灣企業有更深一層的合作;你如何解讀台灣企業出走的現象?答:最近幾年,許多台灣企業將經營重心轉移至中國大陸,這些企業多半是台灣主力發展的資訊科技相關產業。根據我的了解,去年這些企業在大陸生產的比率為72%-74%,我們也有台灣產業空洞化的疑慮;我認為,政府必須致力提升台灣企業,才能夠解決日益擴大的空洞化危機。問:台灣產業外移至大陸,除了資訊科技,還有其他的產業。答:當然不只是IT相關產業,各種產業都在出走;所以,我才說台灣產業正在空洞化。我們日本人對於到中國大陸投資,相當謹慎;因為,到大陸投資的風險高。雖然,日本也有企業到中國發展,但畢竟不多;相對於台灣企業紛紛出走,我覺得台灣人真的比日本人勇敢;不過,這或許是因為台灣跟中國原本就具有同文同種的血脈關連,再加上大陸的成本低,市場大,所以,吸引台商投資。而且,最近美國開始重視大陸的市場,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也有了改善。問:這對日本人來說,至少可以安心一點吧?答:正因為如此,原本態度較為保守的日本汽車製造業,這幾年,對大陸的投資轉趨積極。一開始是本田汽車(Honda),隨後日產(Nissan)、豐田(Toyota)也跟進。隨著這些大廠前進中國大陸,上游的汽車零件製造商也不得跟著去。所以,現在,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地,都可以看到日本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