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資企業,與大家慣稱的台商略有區隔,最主要的差異就是大陸用語,專門用來稱呼在大陸有生產、投資布局的台商。兩岸三通遲遲不開,影響的不只是生產,更是物流與金流,也因此,大陸跳板的香港股市,成為台資企業的首選,讓許多傳產企業成為新鳳凰,也讓不少港股掛牌的參與者荷包滿滿。
#@1@#台資企業香江淘金,直接受惠的就是台資企業的大老闆與股東。以這兩年的著名案例: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廣達集團的IC設計廠晶門科技、家具業的台升企業,及最近在香港掛牌的精熙國際大股東佳能,由於香港股市本益比較台灣高,初次上市(IPO)的釋股利益都相當驚人。券商統計,這幾年台資企業到香港掛牌每年大約都在三、四家,但募資金額卻是年年成長。2003年僅有港幣7億元,2004年成長到14億元,去年已經到35億元,今年估計會超過50億元。這些台資企業的大老闆與大股東是直接受惠,以精熙為例,大股東佳能持股約45%,IPO掀起217倍的超額認購,佳能除了潛在的轉投資效應,將因為台灣新會計制度34號公報而採市價認列外,佳能提撥3%參與配銷,更是有現金直接入帳。除了老闆與大股,從配股與IPO上獲利的,還有許多隱藏在幕後的創投公司。這幾年,創投在台灣市場的路越來越窄,眼光也放到大陸去,但是參與陸資企業有一定的風險,退場機制又不健全,參與台資企業就成為新顯學。以台升為例,在IPO前的擴大營運期,就有不少台灣創投參與,幫助台升國際化,並且配套的去香港掛牌,成為香港淘金的贏家之ㄧ。
#@1@#除了資本利得,香港掛牌受惠最大的就是承銷商。儘管像富士康這種級數的大公司,國際承銷還是選擇類似美林、高盛證券等洋將操刀,但台灣金融業與製造業緊密的關係,讓台灣的金控公司或是券商還是找到立足點。寶來集團堪稱是券商的「開陸」先鋒,承銷台資企業到香港上市掛牌機制最早啟動,建華證券去年急起直追,先與寶來共同擔任勤美達聯合保薦人,到巨騰擔任聯名保薦人與帳簿管理人,最後獨立承銷精熙,再進行國際配售,在精熙IPO案上一戰成名。台新金旗下的台証證券與富邦金旗下富邦證,也看好香港上市商機,傾集團資源,動員人力紛紛向台灣上市公司爭取承銷業務。尤其,台新金等大型金控,與許多中小型的台資企業關係密切,在爭取國際承銷案上,欠缺的就是時間了。老闆、股東、承銷商都賺,那投資人?其實,台灣股民也沒閒著,這一年多來,已經有不少證券商帶著客戶去香港開戶,透過複委託的方式,讓客戶參與香港股市,港股投資標的眾多,台灣投資人相對熟稔的台資企業,自然也成為投資組合。這一波,香港掛牌熱,有辦法的人通通有糖吃,看來就是固守本島的人乾瞪眼,如果三通限制不解,大發港股財的人還會不斷湧去,帶走台灣資金,最後損失的就是全民荷包縮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