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書叫做《富爸爸,窮爸爸》,這是一本教人怎麼致富成為富人的書,已經出版二十多年了,一直暢銷不衰。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它解答了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清楚的一個問題,在賺錢這件事情上,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窮人怎樣才能致富。對於這個問題,目前普遍存在著兩種錯誤觀念:一、以為只要有了高收入,就能成為富人。其實收入高最多讓你當下處於一種衣食無憂、吃穿不愁的狀態,卻未必能讓你跟富人扯上什麼關係。相信你一定見過不少這樣的人,他們收入很好,但總是缺錢;每月薪水已到帳,但除去必要開支,就剩下不多了。很多國際知名運動員,年輕時每年能賺幾百萬美元,到三、四十歲的時候卻只能露宿街頭,或者幹一些報酬很低的工作以勉強維持生計。據說有一個前NBA籃球運動員,因為在洗車房擦車時拒絕摘下他總冠軍的戒指而被解雇了。高收入不等於富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高收入會帶來高稅收,相信高收入的人對此一定有所體會。另一個是:高收入會帶來高消費,收入高了,圈子、眼界、身分都會和以前不同,消費也就跟著水漲船高。很多時候,人們在高收入的誘惑下,就像一頭拉車的驢子,前面掛了個胡蘿蔔,主人很清楚自己去哪裡,而驢子一天到晚都在為一個虛幻的目標而奮鬥,不斷重複著上班、付帳,再上班、再付帳的循環中停不下來,長期活在恐懼和焦慮當中。二、有更多的存款,就等於成為富人。有的人認為,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大多是因為他們運氣好找到了第一桶金,用錢生錢,才會越來越富,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曾有個科學家用電腦做過一個類比實驗,得出一個結論,在經濟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環境下,如果把全社會的財富重新平均分配,一段時間之後,貧富差距依然會逐漸拉開。那些通過偶然的機會(比如繼承遺產、購買彩票等)獲得一大筆財富的人,到後來又陷入貧困的到處可見。那麼貧富差距的分歧點到底在哪裡呢?在於對待現金流的處理模式不同。「富人花錢購買資產,窮人和中產階級花錢購買負債,只不過很多時候他們以為那是資產。」聽起來感覺有些簡單的不可思議,但如果你能長期嚴格地按照這條法則去操作,你的財富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規模效應。這裡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你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所謂資產,就是不需要你到場,就能源源不斷地把錢裝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則是不需要你掏錢,就能把錢從你口袋中拿出去的東西。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除非特殊需要,你家裡的高檔名車、名牌手錶、西裝、包包等,都不是資產,而是負債。因為當一輛新車從過戶交給你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貶值二○%了;一根價值四百美元的鈦合金高爾夫球桿,被開過球之後,就只剩原來一半的價格了。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財商高的富人,會發現他們花錢的時候有一種傾向,除了必要的生活消費,總是盡可能購入資產而非負債。而窮人和中產階級一有錢就開始追求高品質生活,首先購買高端消費品,使得他們看起來像是個有錢人,不信你看很多大街上手拿iPhone的小女生,其實一個月的收入也不過三萬塊。富人不是不購買奢侈品,他們會先構建資產項,然後才用資產利得來購買奢侈品。我有個朋友,每次蘋果發布新產品,他都會在第一時間購買,偶爾有人說他「騷包」,他經常回應說,這是蘋果公司白送給他的,因為幾年前他購入了蘋果公司的股票,每年都能漲不少,他用這些賺來的錢買蘋果產品綽綽有餘。所以那些奢侈品是對投資回報和資本積累的獎勵。富人會把關心的焦點放在資產上,資產項產生的收入不僅可以彌補支出,剩下的還可以再次購入資產,帶來更多的現金收入,導致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則更看重當下的薪資收入,想方設法地去找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甚至同時做好幾份工作。所以,要想致富,只要不斷地買入資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