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假日在百貨公司的書店翻找財經類書籍時,有關於「巴菲特」及「價值投資」的財經類書籍,總能在書櫃上佔著相當比例的空間。本篇就是以華倫.巴菲特的核心觀念「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做為主軸,用技術分析的指標應用,來體現價格偏離價值時的交易策略模式。一、股票與期貨的「價值」認定股票的價值認定,可以從財務報表的長期平均淨值,以及股息殖利率與公債殖利率、同業之間的平均本益比等財務數字去評估。所以,股票市場有公開透明及明確數字的會計報表可供參考,估算企業股票在某一時點的「價值」。但是期貨市場除了股票類、股價指數類、利率類等金融期貨商品有其評價模式,能估出在某個時點的可能真實價值外,其他的商品期貨,要如何去估算其可能的「價值」?這時候就要運用統計學的概念來評估我們所要交易的商品,其可能的商品價值。在統計學的前面篇章─「平均數」就開宗明義的告訴我們:「『長期的平均成本』,象徵著該商品的『可能真實價值』所在」、「長期成本的變動方向,就是『趨勢』」。簡言之,長期平均成本就趨近於該商品的價值。二、從技術分析工具找「可能真實價值」有些學術派的股市投資人,總覺得基本面的財報分析有會計師查帳簽核,才是交易分析的正道!對於「技術分析」,部分投資人甚至會覺得是投顧圈的「老師」們在用的玄學!因為連筆者自己的學生時代,老師教到技術分析的篇章,幾乎都是跳過或快速帶過。然而,筆者以自己近二十年的市場交易與執業經驗來看「技術分析」,其實是一種以「統計學」為基礎的「圖表工具分析」;用更進階的方式來說,「技術分析就是解析市場心理反應的統計學圖表應用分析」。而我們想從技術分析的層面,去找出該商品的真實價值,所用的圖形指標工具就是「長期移動平均線」。三、技術分析層面的「價值投資」觀念從美國股市大師(因為人還活著,不好稱他為股神)華倫.巴菲特在美國九一一事件後買進的股票,例如可口可樂、吉列刮鬍刀等標的來推判巴菲特的核心投資觀念,其實就是「當企業的產品需求面與基本面沒有改變,但因為市場受到系統性因素影響,價格因為過度樂觀而大漲,或是過度悲觀而大跌,股票價格大幅度偏離了該企業股票的真實價值時,就是最好的買進時機或賣出時機」。在技術分析,反映「價格與價值」之間差距程度的指標,就是乖離率。乖離率的基本公式就是「(收盤價︱均線值)÷均線值」,就是反映收盤價與平均線之間的距離。四、乖離率指標的應用乖離率的應用模式一般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如前段所述,看當下的「收盤價與長期移動平均線之間的距離」,當長期均線的乖離率趨近於過去一段取樣週期的最大值時,就是超漲,是建議賣出的訊號,或乖離率趨近於歷史期間的最小值時,就是超跌,是建議買進的訊號。例如,以季線為基礎的乖離率,趨近於過去三年內的最大值,或突破三年內的最大值時,很有可能引發市場的調節賣壓。此時,就是在提醒投資人,要趕快進行庫存持倉的減持,或是反向偏空操作的訊號。第二種的運用,則是以一條相對期間較短的均線乖離率,及一條相對期間較長的均線乖離率,以黃金交叉視為買進訊號、死亡交叉視為賣出訊號,做為交易買賣的依據。兩種模式可以互相搭配運用,例如第一種模式下,季線乖離率進入超漲狀態或超跌狀態時,再切入第二種模式;在季乖離呈超漲狀態下,五日均線的乖離與十日均線的乖離出現死亡交叉狀態時,放空與調節。在超跌狀態時,出現黃金交叉,再做買進偏多規劃。投資人宜善用乖離率指標,尤其是不具槓桿的ETF(長期),及指數選擇權買方策略的應用(短期),長期而言,應該可以得到大於穩定收益商品的正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