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台灣,土地面積是359萬公頃,只有中國大陸的1/267大。而其中,有將近60%是長滿樹木、不能蓋房子住人的地方。但在20年前,台灣人站在這不可能再「長大」的143萬公頃土地上,賺進了1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然後再用這高居全球前三名的財富,回頭大炒土地。當時忠孝東路的辦公大樓每坪從7、8萬元瞬時飆到50萬元。這股投機的土地狂潮一漲就是10倍,讓全台灣的房地產總市值衝上50兆元之多,除了造就出成千上萬一夕致富的小土財主外,更養出了30位以上走路有風的房地產大亨。這些時勢所造出來的英雄財團們,有的只會閉著眼大賺土地增值錢,有的則是四處推案搶建,為買高價地,向銀行舉債,以債養地。這種「養地而發」的經營模式,在政府祭出「228選擇性信用管制」後,從2501一直到2538的營建類股中,大概有20多家倒閉不見,國揚侯西峰、宏國林謝罕見、東帝士陳由豪、長億楊天生、廣三曾正仁、鴻禧張秀政等一個個房地產大亨,全都成了到地不起的落難大亨。台灣房地產業進入了長達10多年的「黑暗期」。
#@1@#3年前,在黑暗期中調整體質、建立新經營模式的建商們,終於熬出頭來。在政府大舉推出優惠房貸、獎勵開發等政策推助下,使得房地產景氣邁向復甦。到了去年,全台灣總推案量近8400億元,站上高峰的房地產景氣,同樣也出現了業績紛創新高的房地產天王。而看好營建股的內外資,更是捧出了營建F4的明星。只是,新一代房地產天王,不再像前輩們只重標地購地,而是也像科技業般,唯「高毛利」是圖;他們不再像前輩般敢於借大錢、冒高槓桿的大風險,而是推案走短小精幹、資金周轉最安全的策略。徹底執行「小而美」推案策略的華固,因此成為EPS成長第一的營建獲利王;而只有10億資本額的長虹,靠著精簡的管理與省錢功夫,成為連續賺7年的穩健王;曾經赤字連連的宏普,每年用力推案,一有錢就先還債,既降低財務風險,也提高現金部位,加上長年經營外資的人脈成績奏效,使得宏普成為外資買超的明日之星。遠雄集團,是新一代地產天王中,唯一橫跨新舊兩代的長壽推案王。光是遠雄建設一家公司,每年推案量就高達200億元之多,連續蟬連7年的全台推案之首。而遠雄就是要靠「規模量產」的獨門戰法,以在台灣房地產界寫下「大者恆大」的實蹟。當績優房地產業者成為內外法人最鐘愛的資金避風港之際,對房地產還停留在泡沬谷底印象的你,是應該甦醒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