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業者在經營電商平台時,常利用自我的認知經驗作為判斷,並在作決策過程中往往過於感性,沒有經過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就作出策略。這樣的決策過程往往耗時又花費非常多無謂的成本,對於經營的回報績效毫無幫助,萬一得到不錯的回饋,也是亂槍打鳥一時僥倖罷了。對於社會科學的研究判斷,經營者往往有其他選擇,最常見就是經營者個人的經驗及常識。又以下列幾個方式最為顯著,一是過度推論,看到一個情況及研究樣本及現象就認為大家及市場皆是如此。二是選擇性觀察,經營者會選擇特定的群體樣本及消費者來告訴自己所做的策略是正確的。再來就是過早下結論及月暈效果。另外組織企業最常見的就是人云亦云,尤其開會時大多數人的意見,無論對錯及是否經過查證就斷定是大家的共識,這就是企業組織在會議中經常發生的錯誤共識。還有聽信所謂專家權威的話語,很多專家權威有了本職專業後往往跨足其他領域,但卻非其專業,這樣的意見及建議會有許多瑕疵。另外來自大眾的訊息及傳播媒體,大多有所渲染,並非真實狀態,為了收視誇大資訊形成假新聞,也將假的知識散播出去。再來就是政治及宗教的意識形態,也會無形中影響經營者判斷,導致經營策略有所偏差。數盲狀態 決策最大弊端如何收集分析較為正確的資訊,是經營者最大的挑戰及課題,首先要將社會現象透過我們的五感來體會及觀察,就是研究分析中所謂的實徵概念,有了實徵現象的產生,就要利用研究工具例如質性文獻分析及社會觀察、田野調查法等來探究。量性研究則是以統計分析來做變向因子的探究,經過嚴謹的規則及過程來分析相關的對象及資料,分析出最佳的策略判斷。許多業者最大弊端就是在決策時完全是數盲的狀態,憑著不嚴謹的資訊就做出判斷,完全沒有相關數據支持作為理論根據,業界充斥許多偽資訊及垃圾資訊。如何精確地分析電商通路平台的效用性及廣告,通常會利用下列指標:●CPM每千次廣告曝光成本公式:CPM=(廣告總成本/曝光次數)×1,000 ●CPC單次點擊成本公式:CPC=廣告總成本/廣告點擊次數●CPA每次行動成本,留下名單、填寫問卷、完成購買等等公式:CPA=廣告總成本/轉化次數●CPL每筆名單成本,是CPA的衍生 公式:CPL =廣告總成本/名單數●CPS每筆(次)銷售行為成本公式:CPS = 廣告總成本/成交數 ●CPV每次觀看成本影片廣告,YouTube及Facebook的Video公式:CPI = 廣告總成本/觀看次數 ●CPI每安裝一個軟體的成本,經營APP的網路行銷者讓一個用戶安裝了你的APP公式:CPI = 廣告總成本/軟體安裝次數 經營者利用上述指標,才能有效地知道廣告預算如何分配,也才能知道受眾藉由那個廣告通路接觸到品牌企業,才能精確的調整,讓廣告效度發揮到極致。電商經營利用事前行銷來分析找尋受眾,並利用虛擬通路來接觸到消費者,以文圖、網站連結分享甚至影片及直播等適當的呈現,都可藉由指數分析出信度和效度。廣告間接引發消費者購買意願,如何讓消費者對廣告產生興趣:●思考內容要素: (1)目標對象的動機考慮:價格、品質、虛榮、自我實現等。(2)內容文案的編排呈現:文字、圖片、照片、影片、直播互動、名人代言等。(3)文案目的:促銷、功能、品牌精神理念認同、提醒。 (4)預算與效果配置百分比。(5)廣告媒介形式。●傳統:電視、報紙、雜誌、廣播、戶外廣告、車體、媒體報導。 ●虛擬電商:官網入口版面、關鍵字搜尋、Facebook、Instagram、各大線上開店系統、VR實境導購等等。好的電商經營須把握住下列幾點:●信賴品牌價值:理念、情感、個性、社會道德。 ●引發消費者好奇:內容行銷有價值非商品銷售(欣賞、分享、參考、評估)。●數位與實體無縫接軌:全媒體全通路整合及實體接觸體驗中心。 ●經營社群關係信任─倡導:(1)品牌互動對話─消費者成為他人影響力。(2)回饋互動─引發產品及勞務需求創新。 ●正負形象操控及維護:激發話題擁有擁護者,不怕批評就怕沒人批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