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聯儲決定重啟購債行動,不論如何解釋「不是QE」已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直接用鈔票挹注市場流動性成為事實。到底現在全球景氣發展到什麼情境,讓FED等不及十月三十日會議就直接宣布擴表?觀察素有全球經濟金絲雀稱號的韓國,九月韓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下滑○.四%,跌幅大於路透調查分析師預期的○.三%,且是一九六五年韓國開始統計這項數據以來首度陷入負成長,顯然需求不振已達到通縮的地步。韓國九月出口額年減一.七%,劣於分析師預期的一一.二%,且是連續第十個月負成長,市場預期韓國央行可能在十月宣布降息一碼,最遲也會在十一月宣布降息,只要央行再度降息一碼,韓國基準利率將回到歷史低點一.二五%。國際貨幣基金(IMF)自去年十月以來,第五度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展望,由七月預估的三.二%下調到三%;美國由七月預估的二.六%下修至二.四%,二○二○年成長率下修至二.一%;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由六.二%下調至六.一%,明年不保六%,可能放緩到五.八%,將創一九九○年以來最低。歐元區今年的成長也從七月預估值下修○.一個百分點至一.二%。對照央行的動作,第三季全球主要央行有超過一半進行貨幣寬鬆,該比重也締造十年來最高紀錄,約有五八.五%的央行都調降利率。其中澳洲已三度調降利率,印度更是五度降息。現在全球正在以貨幣寬鬆的力道對抗基本面的下滑壓力,但是也種下了低利率的灰犀牛。低利率讓大部分的資產收益長期處於低檔,例如可能衝擊保險業、退休基金等,若再疊加人口老化因素,全球消費成長不易,經濟更難復甦,貧富差距問題更難解決。這還是最好的情境,就是拉長時間的「軟著陸」,不好的狀況,就是創造另一次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