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屋為患,地震頻繁,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二○一九年第一季全國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約八七○萬戶,屋齡超過三十年的老舊住宅數量為四一○萬戶,占所有住宅的四七.一%。今年九二一大地震屆滿二十週年,建築安全結構的發哥呼籲危老與都更雙軌老屋改建潮,應成為提升台灣建築品質的契機,若能將最高端、科技的創新建築4.0耐震系統工法導入,民眾就能住到一百年都不需要被都更的優良安全住宅,成為建築安全履歷認證「超越百年的建築」。一棟百年好宅必須內外兼顧,買一個自住的房子,買了就是一個家,一個家要住三十至五十年,在一般生活時,任何的障礙我們都可以自己跨越,但是當家庭成員增加了嬰幼兒、孕期媽咪、照護者或長者時,尤其面對台灣的高齡化社會,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居家空間的當然使用者,如何在新建建築提早引入通用設計觀念,或是將舊建築作有效的修整,都會是住宅空間的通用化需求所要面臨的問題。今年「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孫殿年理事長與「未來居」蔡漢霖主委一起攜手「財團法人台北市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發起人唐峰正董事長,共同舉辦通用設計競賽,近年來更將未來居聚焦於通用設計規劃上,透過專業的交流強調通用設計的重要性,落實「全齡通用設計」城市架構藍圖,打造未來完善居住生活。而本期發哥也再度邀請唐峰正董事長(以下簡稱「唐董」),與我們分享住居空間通用化的相關內容。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是無障礙設計的演進,因為過去的無障礙(barrier free)是針對殘疾人士所制定設計規範,但沒有考慮到可能也會出現在同一個空間的一般人,為了要讓使用層面更廣,依據無障礙的規範重新擬定了新的通用設計規則。Mace(1998)提出「通用設計是一種設計途徑,它集合了最大程度上適合每一個人使用的產品及建築元素」,此為通用設計最常被使用的定義。Q(發哥):住居空間通用化標章的目的,是否請唐董為我們詳細說明。A(唐董):本標章是通用設計理念落實於建築階段,確保住民於三、五十年多能安定在同個住居空間,安心無虞因年齡或生理條件改變等等選擇狀態,不再面臨遷徙或者付出龐大的修繕成本,讓住居空間成為安全圓滿家園。空間通用化標章的建置,除了秉持通用設計一貫強調「同理共感」之善念設計諸原則,也希望打破長期以來沿著性別、年齡、階級、族群、地域等既定社會差異所形成的刻板印象與社會偏見,超越本位主義和政治正確,回歸「為全人設計(Design For All)」的初衷,進而為日常生活公私場域中承載人際關係與社會互動等動態體驗緊密攸關的空間細部規劃與總體佈局,形成一真正具備示範作用,同時能夠付諸階段性實踐的參照規範與標準。Q(發哥):為了落實通用設計的推廣,制定了住居空間通用化審查辦法,並給予通過的建築物「住居空間通用化標章」,請唐董與我們分享該標章的起源。A(唐董):因為生活設施、用品的設計、製造過程的忽略,而剝奪了許多人的使用權。以通用設計精神宣言,盼望所有的人共同協力透過教育、設計執行、製造生產,實現這一個以人本精神出發的原則,解決「人」在生活中可能面對的不便及傷害,讓每一個人被公平的對待以擁有基本的權利及尊嚴。Q(發哥):住居空間通用化標章在現行建築階段如何做審查?A(唐董):目前標章的審查方式是以三位專家學者,根據標章申請辦法中的規範,找出空間中需要被修正的設計,並給予建議,除了書審,也包含了到現場履勘。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找出空間通用設計所出現的問題,針對這個空間進行除錯審查。進而回歸使用者的意見,得到更積極性的建議。Q(發哥):目前國內法規是否有針對住居空間通用化所規範?A(唐董):直至今年,國內尚未有任何通用設計的法規,也沒有相關團體推動立法,大部分的法條,都還是落實在無障礙相關的法規,針對公共空間進行規範,我們以通用設計七原則,來分類現行的法規,檢視哪些通用設計原則比例過低,或是有亟需補強之處(見附表)。我們從「分類一覽表」中可以清楚發現,「適當的尺寸及空間供使用」這個原則底下的法條數高達七十項,遠遠超過其他原則,反而是兼顧不同族群背景條件的「公平使用」、「彈性使用」、「簡易及直覺」、「明顯的資訊」等原則,數量遠遠不及,顯見目前無障礙的法規偏重於尺寸及空間的制定,這個趨勢卻不是往通用設計的概念靠攏,而是往無障礙以及高齡社會發展,優點是弱勢族群在生活水準上逐漸被看重,缺點是這樣的走向遠離了正常人的需求,以至於讓通用設計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Q(發哥):目前住居空間通用化標章的施行現況為何?A(唐董):目前住居空間通用化標章的施行情況,已經有以下幾種建築物取得了標章,分別有派出所、青年社會住宅工程、新建公營住宅、住宅新建大樓、集合住宅新建工程等。期盼建商在興建之初,就先考量了通用設計的原則。多元社會中有各式各樣的使用者,以往於空間規劃之時,卻常忽略了一些隱而未現的使用者需求,空間的通用設計視全方位關懷與常態分配的觀點作為基調,關注未來社會高齡化趨勢,減降障礙並預留空間,因應不時之需。若於建築建造之初即重視「優良的結構規劃設計」及「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並一併研擬「住居空間通用化」的解決方案,則可提前消弭老屋不耐震與社會人口高齡化所產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