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致勝關鍵是什麼?就是你用理性思維去收割(賺)感性思維的錢。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使用的都是感性思維,這是一種你不學就會的自然思維模式,是一種內建到我們大腦基因裡的思維方式。在感性思維之上的是理性思維,理性思維是一種能量、頻率更高的認知方式,幫助你降低偏見,更客觀的認知世界。但是,理性思維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障礙,遇到障礙後,我們需要運用歸納、演繹等邏輯思維來解決,當我們將邏輯推導到極致時,我們最終會達到一種極致的思維邏輯。什麼叫認知升級?在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之間有一道鴻溝,這道鴻溝是你不學習就無法跨越的非連續性鴻溝。佛教將認知的巨大躍進叫做開悟。開悟從廣義上講,就是你從感性思維躍進到理性思維的過程,開悟後,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會和以前迥然不同。和外國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機構投資人不同,台灣的炒股投資人中的大部分是散戶,此時你有兩個選擇,要嘛爭相登上二樓,去收割一樓的股民;要嘛留在原地,等著別人來收割你。其實,當你升到二樓後,你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境界比之前會大有提升。我們將企業家分成兩類,絕大多數的企業家和創業者站在二樓,為一樓的使用者提供服務。要想服務好,你要有痛點思維、產品思維。實際上,你是在用自己的系統2來滿足使用者的系統1,這幾乎是每一個創業者的基本功,即二樓的從一樓的口袋賺錢。著名人類發展與應用心理學教授,基思.斯坦諾維奇將人類的認知分為:系統1和系統2。系統1與感性相關。感性的思維方式是自動化的,是我們大腦內建的一種思維方式,可以自動啟用,在你還不知道的時候,它已經替你運算,而且運算速度很快,系統1運算時所需要消耗的能量非常少。系統2與理性相關。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相比,複雜度極大提高。理性思維是一種你需要提醒它才會啟用的認知方式。如果你不開啟理性認知的閥門,它就會沉睡,就會運算速度很慢,但每次運算時消耗的能量很多。下面,讓我們來測試一下你是感性思維還是理性思維。假如有三個人,傑克正看著安妮,而安妮正看著喬治。傑克已婚,喬治未婚。請問: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在看著一位未婚人士?A.是B.不是C.無法確定如果你用second thought,稍微用邏輯帶入一下,你會發現:傑克和喬治的情況是確定的,唯一不確定的就是安妮。安妮要嘛已婚,要嘛未婚。如果已婚,就是安妮看著喬治,符合標準;如果未婚,就是傑克看著安妮,也符合標準。所以,無論安妮已婚還是未婚,答案都是——A,是。這種思維方式,小學生都會。但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家拿這個題目去好學校測試,錯誤率高達八○%。所以,生活中,你只要稍微調動一下你的理性,你就會發現真相,但是很多時候你卻不願意動腦筋去做理性思維。這說明系統1用直覺得出答案,系統2原本可以用理性壓制系統1,但是系統2很懶,它通常直接接受系統1的答案,這就是我們整個人類生活的現狀。過去三十年認知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的一個重大研究課題,「認知吝嗇鬼」──大腦對認知資源的分配極為吝嗇。大腦占人體重量二%至三%,當什麼都不想時,消耗資源二○%;稍微一動腦,就會增加消耗一○%至一五%。所以,一個讀書人,大腦消耗會消耗你身體整個資源的接近三分之一。由此,研究得出結論──人類大腦所遵循的準則是:能不動腦,就不動腦。洪蘭教授曾說:人類有六○%的行為是自動化、習慣化的行為。比如第一次學騎自行車時,你覺得很痛苦,經常摔倒。一旦你學會後,你不需要思考,就會去騎自行車。通常系統2(理性)認為自己是做主的主人,實際上恰恰相反,系統1(感性)才是做主的人。《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本書裡提到:你身體裡有個陌生人,它也許在很多事情上都會為你做主,儘管你幾乎從未察覺到它的存在。系統1在數百萬年的穩定的進化史中非常有效,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證明。系統1的「鮮活性效應」系統1的認知偏差效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鮮活性效應」,即更喜歡視覺化的資訊,這是因為在幾萬年、幾十萬年以前,沒有數字,沒有邏輯,沒有推理,看到什麼就是什麼。至今為止,我們也是這樣決定的。舉個例子,下面有兩個文案,主題都是為非洲貧困兒童募捐,大家來猜一猜,哪個文案捐贈額更高?文案一:馬拉維的糧食短缺問題影響超過三百萬名兒童;在尚比亞,大暴雨導致了二千年來玉米產量下降了四二%,致使三百萬尚比亞人面臨著饑荒;衣索比亞有超過一千一百萬人急需食物援助。文案二:Rokia,七歲,來自非洲馬利,她的家庭非常貧困,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甚至會面臨捱餓的威脅。她的生活,將因為您的捐贈而變得更好。並配上一張圖。很顯然,文案二獲得的捐贈額是文案一的二○○%。同樣一件事,你訴諸於鮮活的圖案,比文字、比數字、比推理有用的多,人們只願意接受系統1,而不願意接受系統2的說服。所以,「具象的看到」比「抽象的想到」力量大得多!正如俗話說的,「如果我愛的女孩不在身邊,我就會愛上身邊的女孩。」如果你愛一個人,你需要用思想去愛。但是身邊的女孩,你會用眼睛去看,眼睛看到的力量幾倍於,甚至十幾倍於以腦子看到的力量。這背後是眼見為實的巨大力量,親身經歷、鮮活的個案,比統計數字、抽象理論更容易打動人心。系統1的「稟賦效應」系統1認知偏差效應裡的稟賦效應,即人們對已經擁有的東西會賦予更高的價值,難以割捨,在商業世界影響很大。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杯子和巧克力的實驗,分三組,假設杯子和巧克力價格一樣。情景一:每人發放一個馬克杯,並告知可以用馬克杯換四百克的瑞士巧克力。結果,只有一一%的人選擇去換巧克力,而八九%的人由於先擁有了馬克杯,不願意去換。情景二:每人發放四百克瑞士巧克力,並告知可以用巧克力換馬克杯。結果,只有一○%的人選擇去換馬克杯,而九○%的人選擇保留巧克力。情景三:在馬克杯和巧克力之間自由選擇。結果非常相近,五六%的人選擇馬克杯,四四%選擇巧克力。這就是稟賦效應。稟賦效應為什麼存在?讓我們將時間拉回狩獵者時代,那個時代沒有冰箱,獵人多殺了一些動物,但是多出來的肉並不貯存,久了就壞了不能食用,因此,殺多了也不會幫助你活下來。但是,如果你已經擁有的食物不夠了,你可能會死掉。所以,人不是喜歡擁有,而是害怕失去。通過對系統1的「鮮活性效應」和「稟賦效應」的解讀,我們發現:感性思維在穩定的歷史環境裡,維護人類生存長達數百萬年時間,是一種極為重要且根基性的思維方式。綜上,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不是取捨關係,而是揚升關係。我們要用系統2去彌補系統1的缺陷。所以,我建議你:●「洗衣熨燙」等九八%日常決策依然可以用系統1。●人生最重要的二%決策,一定要動用系統2。也就是說,日常行為,跟著感覺走;選老公、選老婆、選工作、選事業方向這種重大決策時,動用系統2。●說服別人(廣告、借貸等),一定要用系統1(情緒、情感)。●防止被別人矇騙,一定要調動系統2(理性、推理)。商業最「殘酷」的祕密:讓自己升到高維(系統2),讓你的客戶少操心(系統1)。在做產品時,我們都聽說過小白思維,即你希望使用者幾乎不用呼叫系統2就會使用你的產品。所有需要使用說明書的產品都不是好產品。不使用說明書的是使用者系統1。作為企業,要將產品的複雜性用系統2解決,把簡單留給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