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名老闆而言,獲利績效是挑戰顯而易見的經營能力;而公司治理呢,則是探照人性的幽暗面。做為一家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思緒與行動,永遠處於劇烈跳動。對外,必須攻城掠地、擴張版圖;進了公司,開始忙著掌控流程,扭緊所有環節,讓錢從密合的環扣間掉下來。過程中,有策略,有戰略,有行動方案;這些種種,都是老闆們顯現於外的經營能力;這樣的能力,到最後,由財務報表反應成敗。社會大眾看著他們的經營績效,決定手中該不該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經營能力好壞,有時卻可以造假。人心貪婪、無法自持,在中外社會裡皆可見。2002年,美國安隆(Enron)事件爆發,公司負責人做假帳的醜聞案,成了華爾街的惡夢;在台灣,博達、訊碟、陞技的掏空案,更讓投資人氣得狂吼:「該相信誰?」本期《理財周刊》製作〈上市櫃公司治理〉大調查時,所持的重要主張正是:上市櫃公司負責人的品格,是決定這家企業是否值得投資的第一步。正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強調:「一個經理人有能力,卻不誠信,是一文不值;甚至,可能成為公司的禍害。」但是,抽象的人格,該如何量化,進而做成評比,提供給投資人參考?編輯部資深研究員柴煥欣依據「上市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以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獨立董監事及董監持股變化等三大重要精神,進行評比。結果,外資最愛的台積電拿下第一。在公司治理中強調:所有者與經營者應分離,不宜由同一人擔綱;即使分屬兩人,彼此間也不應存有三等親關係。針對這一項要求,經營表現優異的郭台銘、施崇棠、王永慶等,都不合格;那麼,公司治理與經營績效有直接關係嗎?內文有詳盡的剖析。全球化的對錯,還在爭辯中;但是,這股潮流卻已鋪天蓋地而來。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沃夫在他的最新著作《新世界藍圖》(Why Globalization Works?)中,大加闡述全球化的優點。本刊取得台灣平面媒體獨家摘錄,讓大家搶先閱讀。除此之外,精彩內文尚包括:「社長開講」談數位電視將如何掀起消費者的眼球革命;澳門是否能扯下拉斯維加斯,當上賭城一哥等等,都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