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強食的生存遊戲,一如往昔般,在夜幕低垂的非洲紅土草原上演著。伏身靜默的虎豹緊盯著遠方駐足喝水的非洲羚羊,說時遲、那時快,轉瞬間,追擊與奔逃的身影打破原本寂靜的草原,結局是,非洲羚羊以跑百米速度躲過了獵食者的捕殺;「要生存、要占得第一名的位置,那麼,就要像非洲羚羊一樣,比獅子晚睡、比豺狼早起,更要比虎豹跑得還快!」華宏新技總經理葉清彬一語道破,成為面板零組件獲利王的成功關鍵。以化工材料起家的華宏新技,從去年6月23日上櫃後,股價一路由77元攀升至276元(截至3月15日止),也就是說,若當時買了一張華宏股票,短短8個月內,獲利3.5倍;資本額5.2億元的華宏,去年獲利成績,超越長期居於面板零組件股王的驅動IC設計商聯詠。華宏去年稅後純益可達7.28億元,每股稅後獲利(EPS)約為14.01元;更有研究員以整體面板出貨面積比成長4倍為推算基礎,華宏今年營收成長率將較2005年成長46%,合併營收將可達58億元,稅後獲利預估為19.09元,將再賺回一個資本額。資本額僅僅只有智慧型手機產業龍頭宏達電1/5的華宏,其成長動能是什麼?這家位於高雄的小型零組件廠,又是如何打造它自身獨特的獲利方程式?
#@1@#靈巧的身影,讓非洲羚羊看起來英姿煥發,然而,風光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是:比競爭對手早起、晚睡,又要跑得比別人更快的速度。2000年,華宏從一家生產塑膠材料產品的傳統企業,跨足最熱門的兩兆雙星產業之一的光電業,比別人早一步踏上競逐舞台,成為攻守兼備的拳擊手。華宏的出身創立背景,帶了幾分機緣巧合。華宏的母公司華立集團是日本惠和防鏽紙產品代理商,在洽談生意的過程中,華立董事長張瑞欽看到日本合作夥伴眉頭深鎖;詢問後得知,也是全世界擴散膜生產第一的惠和正準備在台灣,找尋具有擴散膜後段裁切技術的合作夥伴。不過,到底什麼是擴散膜?當初,還在生產塑膠零件的傳統產業公司華宏,也是一頭霧水。由於液晶材質本身特性不發光,要在螢幕上看見光源分布均勻的影像,就需藉由外貌長得像膠帶一樣輕薄的擴散膜,才能使得出光均勻,而讓光源均勻的秘密武器,就是平均分布在擴散膜上的微小粒子;一旦微小粒子排列不均勻,螢幕上看到的就是斑點狀的黑影。當初,惠和的大客戶夏普,在台灣成立背光模組廠,一片片裁切好的擴散膜裝疊成箱,從日本惠和(Keiwa)工廠運到大阪機場,轉送到高雄海關,再運到台灣夏普工廠,長達數千公里路程,讓擴散膜上的微小粒子不耐長途跋涉,不是片面被刮傷,就是擠壓變形,不良品高達兩成。在政府政策大力推動與看好液晶具有未來潛力下,「母公司幫子公司居中牽線」。接手後的華宏,因為少了運輸上的損耗,不良率馬上降到5~6%,讓向來對技術嚴格把關的日本人眼睛為之一亮,華宏因此順利取得日商惠和擴散膜後段製程技術移轉合約。
#@1@#然而,擴散膜的原料至少占成本的8成以上,因此,在生產線上,就算在100片中只丟棄了6片,都相當不划算,因為每一寸、每一片都是成本,只有將不良率降到最低,甚或是零,才能擠出最大的獲利空間。2002年,葉清彬透過併購一家速罷科技自動化機械廠,來解決良率問題。從日本進口的擴散膜捲,到了華宏官田廠分條後,工廠的老師傅操作著機器,將一捲捲像是蛋糕捲的膜捲攤平,然後,將15吋大小的模型印刷在擴散膜上,每一片印刷的距離精準到只剩0.3公分,這一切都是為了不浪費一丁點的材料,再經由仔細的檢查,確保微小粒子每一個都安穩地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時,才將一片片的擴散膜打包裝箱。在不破壞與不浪費材料的情況下,小至1.2吋電子產品、大到72吋的LCD TV鏡面,都成了華宏生產線的囊中物。加入自動化裁切後,華宏將不良率降到0.1%以下,同時調整切割速度,加快產出,整整提升了三成的生產效率。提升了生產效率,達到了最佳的經濟效益,華宏也因此為自己取得致勝的關鍵。起得早(看見商機)、睡得晚(精準生產流程),非洲羚羊要躲開敵人攻擊,用的是百米的快跑速度。在優質產品打底下,大陸、台灣兩岸設廠的華宏,更有信心用迅速的交貨速度簡化自身的獲利方程式。一片擴散膜從華宏蘇州廠交到客戶瑞儀位於南京的廠房,只要兩個小時。因為就近客戶市場,自然可以掌握客戶需求、掌握產能,還能調控材料。因此,寡占擴散膜一半市場的華宏可以在前一年底,就拿到客戶明年的預估需求,得以早競爭對手一步,管控材料的部署,取得先機。
#@1@#雖然,LCD零組件占了華宏產品營收八成的比例;但是,葉清彬堅持:分散產品線、以降低風險;在此策略下,過去一直都有賺錢的機能材料部門,在成長動能上也扮演著要角。創立於1973年的華宏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華宏新技的前身),趕搭上台灣十大建設的列車,從化學塑膠材料中發現商機,切入當時需求最旺的的石化工業、釣桿以及網球拍產業。那是一個電子產業還在萌芽,傳統產業還未成為「傳統」的時代,華宏像早期多數台灣企業,在昏黑的工廠中,以代工小小的塑膠零件成就台灣6、70年代的經濟奇蹟;生產線上不斷改變的零件品項,彷彿就是華宏在產業脈動中不斷演進的縮影。1990年的冬天,正在滾動的生產線上,所流轉的品項已從網球拍縫連接的塑膠零件,換成了汽車車燈反射鏡用的塑膠片。「會切入車燈塑膠零件,主要是因為過去華宏在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團狀模壓材料)技術為佼佼者,別的業者若有需求,自然第一個想到華宏。」葉清彬回憶說。國產車車燈代工市場為主的大億當時與日本小系(KOITO,由車廠Toyota轉投資的汽車零組件廠)技術合作,決定捨棄不耐強壓金屬或者玻璃鏡面,而打算採用日本已經在使用的BMC技術作為車燈塑膠片。但是,由於BMC材料一遇到熱就會固定成型,需要全程保存於零下5度C的低溫,早期技術無法克服台灣、日本兩地運輸所產生溫度不易控制的問題,原本型塑和延展力十足的BMC材料,往往從日本到了台灣海關時,就因為硬化,直接打進了廢料區。不耐材料的耗損,大億找上已經在其他產業發展BMC技術的華宏,共同開發汽車前燈反射鏡用玻璃纖維補強塑膠鏡面。本業技術的奠基,讓華宏在營業項目上多了車燈BMC產品的開發,由於技術領先加上又是產業切入第一人,目前,台灣前三大車燈廠——大億、帝寶、堤維西都是華宏的客戶,市占率60%以上。另一方面,用來穩定高鐵軌道的預埋栓,也是使用華宏BMC材料和技術做成的;「報導說,未來北京到上海將採用高鐵規格,這都是華宏的機會。」葉清彬笑得很開心,也更有自信。
#@1@#在液晶電視市場需求熱度旺得嚇人的情況下,刺激了面板需求增加,讓面板得以發光的零組件──擴散膜需求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台壽保投信基金經理人葉泰宏說:「雖然2006年賺進一個資本額以上的個股大有人在,不過投資人不妨從兩個角度來選股:第一、產業的成長力道是否夠強勁?第二、台灣代工占全球比重是否有機會大幅提升?」今年電子產業成長力道最強莫過於面板,主要是液晶電視在去年第3季的全球滲透率已達10%,依各大產業研究機構分析,全球今年液晶電視出貨倍增,高達3,600萬台,明年可能再加倍。
#@1@#因此,華宏今年將搭上液晶電視市場成長順風車,產能擴增下營收與獲利出現高成長。大華投顧資深專業經理林承義說,營收保守估計都能保有20~30%成長力道,如果毛利率能夠繼續維持,獲利應該就不會太差。今日的華宏看起來風光,但是在1999年時,卻是家每股虧損4.5元的公司。原任華宏母公司華立公司資深副總經理的葉清彬,受到董事長張瑞欽臨危授命,南下接管因投資鎂合金失敗而處於風雨飄搖的華宏新技。剛上任的他,攤開放在辦公桌上的財務報表一看,才發現:原有的BMC材料部門與剛引進的光電事業部門,都走在獲利成長曲線上,但卻因鋁合金投資不易在短期間見效,表現於營運經營上,損益相抵,就化成了赤字;痛定思痛下,2004年時,他決定讓「兄弟分家」,被分割出去的鋁合金部門少了同部門的照顧,不得不背水一戰,反倒激起自身的競爭力,去年已轉虧為盈;另一方面,在企業事業部門分家後,少了拖油瓶之累,BMC和LCD材料部門的績效完全顯現,華宏的獲利盈餘從2003年的2元一躍至2004年的8.4元,足足跳升了4倍之多。
#@1@#雖然,華宏曾因投資鎂合金事業,而面臨虧損、難以對股東交代的局面,但葉清彬認為,「鋁合金事業群是一個對的產業,只是該產業的學習曲線較長,效益不容易於短時間顯現,」這是葉清彬始終沒放棄的原因,因此,華宏底下又多了一家賺錢的兄弟。「一個經營者,一定要有領先觀察的能力,才能捷足先登。」在此理念下,葉清彬認為,一家企業不能單靠一兩樣明星產業,必須每年創造出一個明星產品出來。目前,華宏已跟夏普協議,一個月要生產40萬片的擴散板交給夏普,希望在2008年能成為世界最大擴散板提供商。葉清彬堅信,只有走出自己的路,才有競爭的利基,跟在別人的後頭,只有走向微利化的死胡同中。當別人還在覬覦擴散膜的高毛率,紛紛想要切入市場一起競逐時,華宏早已經馬不停蹄地開創自己下一波成長動能的明星產品。在去年入列賺得一個資本額之林後,今年要再挑戰賺進一個資本額,對於說話溫和但執行力十足的葉清彬來說,早已不是問題;因為,這隻迅捷的非洲羚羊,早就已經在為賺進第三個資本額的目標,展開全盤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