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在一年之間發展出8,000個人脈,該怎麼做?在路口發名片?大小宴會無役不與?其實,歐美社會行為學者對此研究的結論是,只要照顧好自己身邊最重要的20位朋友即可。因為,當需要人脈支援時,你的朋友自然會挺身而出,幫忙尋找他的友人,甚至是友人的朋友,透過一層層的關係連結,就好像察看地圖般,只要按圖索驥,便能尋找出所需要的關鍵人物。若將此概念移植到社交網路上,便成為一種另類的創業模式,從台灣出發的商務型社交網站──聯絡家(Linkist.com),即是以專業人士的人脈引擎為經營定位,業務延伸至上海、北京,短短兩年之間,在兩岸均頗受好評與認同。根據亞馬遜旗下Alexa(全球網站流量統計評比公司)統計,截至3月中旬聯絡家目前會員人數已突破12.5萬。
#@1@#至於商務人脈網站和Yahoo、MSN、Skype所謂一般的「交友網」有何不同?聯絡家技術長沈沛鴻解釋說,一般交友網不需秀出真實身分,目標網民多半為20歲左右的年輕人,對發展實質人脈過於虛無縹緲;而登錄聯絡家的會員則以真實身分出現,年齡層自20歲到45歲,社會階層則以經理級為平均主力。因此,一般「交友網」的網民以暱稱進行交往,互探虛實的模式,在「聯絡家」裡顯然單純、直接,又有效率得多。只要以關鍵字搜尋想認識、合作、挖角的人脈職業,譬如:上海、科技、總經理等,便會立即出現一大串名單,最重要的是,會員或許無法直接聯繫對象,但名單後會顯示「可經由的接觸管道」,有時會赫然發現所尋找的人,可能就是朋友的朋友,只要透過友人的轉介,就能將訊息一層層轉交到對象手中。聯絡家的用意無非在提升「人脈遊戲」的趣味度,同時,也保障會友無須擔心陌生人的無端打擾,因為,會員可以選擇是否幫忙傳達信件;而另一方面,想要在聯絡家順利連結到許多對象,最好先邀請朋友共襄盛舉,因為這是你的第一層人脈,朋友當然會邀集其他親友加入,於是,人脈圈更為擴大。
#@1@#可別誤以為此種人脈關係的建立模式,像是坊間的老鼠會,因為這是有學理基礎的。1967年社會學家米格蘭〔Stanley Milgram)提出所謂「六度分隔關係」理論,將直接認識的朋友屬於第一度分隔,每多一個人轉介就增加一度空間,想與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接觸,或許是東南亞一位知名的企業家,還是美國科技公司的專業經理人,平均只要透過六個朋友介紹,就能認識。這個理論在2003年,也被哥倫比亞大學實驗再次證實。有了學理支持,但有無實際經營成功的案例?答案是肯定的。2002年在美國成立的Linkedin.com,便是應用此理論的一家專業社交網站,目前已超過500萬專業人士註冊使用,今年3月初Linkedin.com正式宣布開始獲利,這對當初以Linkedin.com為學習對象的聯絡家而言,無非是一大鼓舞。美國Linkedin.com足足發展了4年,會員主要以歐美人士為主;而聯絡家目前成立不到兩年,以兩岸華人為主力,發展速度的軌跡也和Linkedin.com類似。聯絡家總經理許智凱攤開手邊的資料說,2005年中旬是發展高峰期,平均每月有七、八千人加入,若保守以20%的成長率預估,今年底可達到50萬會員,未來的目標則是200萬。
#@1@#聯絡家會員最大的特色,起初以科技人為主,畢竟熟悉網路操作的科技人容易上手,也因此網站初建時,在竹科發揮了效應,若是要尋找科技界人脈,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不過,中期加入者,則以傳統服務業為主力,尤其是大家熟知的直銷、壽險等業務員,對於發展人脈更有加乘效果。不過有更多會員,將自身的資料詳細描述,目的無非是等待伯樂出現。不過,以亞洲最專業商務人脈網站自詡的聯絡家,在發展初期也歷經一段摸索期。提出創業構想的聯絡家發起人黃昱升便說,亞洲和歐美人士最大的不同,在於不喜歡將自身交友圈曝光,有點「我的人脈為何要為你所用」的心態,另一方面,也覺得邀人加入會員,會有些心理負擔,覺得必須得替網站的誠信度背書。所以,聯絡家必須藉由許多「趣味的刺激」來提升會員的成長速度,例如最近和手機大廠摩托羅拉合作,舉行「人脈王」大賽,只要邀請朋友數量最多者,便可以獲得一款最新型的手機,便是最好的範例。聯絡家目前積極於大陸發展,因為也得預防商務人脈網站的始祖Linkedin.com,突然改變策略發展出一套中文引擎,來搶奪市場大餅;不過,技術長沈沛鴻仍有一定信心,他表示,中國大陸目前人氣指數最高的搜尋網站,不是歐美的Google,也不是Yahoo,而是大陸本土的百度和阿里巴巴,顯然要創造出一套適合華人習性的商業網路模式,並非一定是玩網路出身的老美占優勢。
#@1@#「12萬的會員中,大陸已經有5.5萬人。」負責擴展大陸市場的許智凱說,聯絡家在全球數百萬個網站中,排名2千多名,現下也有不少競爭對手出現,排名都遠遠落後七、八千名之外,但若以亞洲商務網站排名計算,聯絡家絕對是第一的。至於聯絡家未來的獲利模式,則是業界最關心的話題。既然能創造出如此巨大的平台,但如何將這轉換為現金呢?這是一棘手的問題;因為,許多網站一收費,會員便大量流失,然後,被新興網站取代。對此,聯絡家強調,免費使用網站資源立場不會改變;因為,所有會員資訊,都是自願登錄的,豈能掠為己有?至於,未來營利基礎,將建立在附加價值的提供,譬如與合作廠商舉辦活動,或是提供更多經過整理的資訊服務等,甚至讓許多公司能目標更精準的投放廣告,進行市場行銷。看來,所謂人脈就是錢脈的說法,在聯絡家的親身實踐中,確實得到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