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策略,應該是一件很有水準的事吧。只是,當滿屋子的人各抒己見後,卻發現很難下結論;策略似乎可謂:什麼都是,什麼也都不是;一場「盍各言爾志」,只像在較量:彼此之間,誰念的書比較多。但是,有一位企管大師對策略卻作出如下的詮釋:「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將這段清淡如水一般的註解,拿來檢視企業的興衰,發現它幾乎道盡了所有成敗。企業,在哪個時間點陷入混亂,甚至步上毀滅?就是開始相信自己無所不能的當下,被一場致命的大頭病,拖著走向失序;因為,伸手想捉住所有可行與不可行的機會,卻讓優勢從滿溢的指縫間流失,並且,虛擲了寶貴的資源。那麼,何時才會清醒?可能得看到一份不忍卒睹的財報赤字,以及撲倒在地的公司股價。所以,宏三次再造工程,清醒後的施振榮,腦子裡反覆思考的只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結果,宏透過一次次的組織手術,削除自己的贅肉,練就一身結實肌肉。將話題帶到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身上。曾經,宏走過的歷史,竟在今日的明基被翻拍;去年第4季大虧90億後,精明幹練的李焜耀在想什麼?他同樣得釐清: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於是,短短的五天之內,他左手買下林百里的廣輝,讓新友達晉身為國際級的面板拳擊手;右手則賣出光碟機部,成就了宋恭源集團內的建興。
#@1@#昔日,李焜耀與林百里、宋恭源,在市場上搶爭排名、捉對廝殺;此刻,他們可以接受各方的祝福,簽字完成買賣。本刊主筆曹以斌在《封面故事》中有精彩的描述。就像一顆石頭丟入水中,總會濺起水波;然後,波紋再一層一層地向外推開。友達、廣輝的合併案,也在台股中興起水波漣漪。20檔新友達概念股,將如何被這一場世紀聯姻牽動?以斌在他的文章裡,作出鉅細靡遺的說明。另外,從剛出爐的第1季上市櫃公司營收報告中,本刊資深研究員柴煥欣找出「強者恆強」的主要趨勢。企業成長的動力來源不一?從英業達、順德、信音、國賓大地的身上,我們找出各自營收成長的脈絡。日本熱已延燒多時,台灣人如何賺日本人的錢?由記者魏喬怡策畫執行的日本專題,要提醒讀者:這波日本熱,與你我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