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長線發展最大隱憂就是人口少子化、人口老化以及勞動力逐漸衰退的三大問題,根據農委會二○一七年的全國家犬貓數量調查結果統計,台灣本島寵物狗有一七七.七二萬隻,寵物貓則有七三.三二萬隻,合計超過二五○萬隻,若再加上野狗、野貓,將超過台灣十二歲以下的兒童數量二六○萬人,所以說,目前台灣毛孩的確已比小孩多。若排除國際淨遷徙因素,台灣人口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曲線已於二○一九年交叉,人口由自然增加轉為自然減少(如圖),但人口負成長是不是房市長線影響的最不利因素,專家眾說紛紜,而在六、七年後,台灣更面臨勞動力大幅率退的時點,對台灣經濟發展會有如何嚴重的影響,對房市未來會有如何不利發展,台灣的少子化趨勢真的無解嗎?筆者從三大面向解構少子化對房市未來發展的重大影響:一、從市場供需的角度分析,人口減少會不會是房市長線需求下滑的主要因素?近年來台灣人口發展趨勢呈現晚婚、不婚、不生、少子現象,二○二一年將正式邁入人口負成長國家,由於出生率下降,相對死亡率增加,推估到二○六五年,台灣人口將從二千六百萬劇降到一千七百萬以下,這種現象若持續未獲改善,往長線十到三十年看,具購屋能力的剛性需求必然逐漸降低,當然就會是房價下滑的主要因素。但評估房價漲跌因素有二、三十種影響變數,包括基本面的供需因素、土地價格、經濟成長、國民所得、房價所得比、匯率、稅率、利率、貨幣供給年增率、股市、少子化、二代不同堂、租賃市場崛起……,另外有政策面的調控,消息面的中美商戰、新冠病毒,技術面的產業景氣循環……等。上述任何一項變數都有可能影響長中短線的房市發展,但也可能因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影響(例如游資充斥、利率偏低)而撼動不了整體房市走勢,所以,少子化雖是房市下滑的主要因素,但單一變數是否能影響往後房市全局,仍然須觀察各項時空因素的變化關係。二、從勞動人口的角度分析,生產力衰退會不會是房市下跌的主要殺手?早在二十年前,台灣的出生率就大幅下滑,雖然目前勞動力人口還在高峰期,經過推估,五、六年後,台灣二十五至六十五歲的主要勞動人口將劇幅下滑,這對經濟成長的動力將產生嚴重的影響,因為生產力與購屋能力息息相關,生產勞動力人口衰減,有購屋能力的人口就會衰減,相對房市就失去一部分推升動力,若勞動生產力無法提升,房價下跌的趨勢就會顯現。三、從人口密度的角度分析,人口密度高的都會,會不會是房價支撐的主要動力?根據二○二○年官方統計,台灣人口為二三六○萬四二六五人,人口總增加率為千分之一.二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六五六人,為全世界人口密度前二十名國家,而台北市面積二七一.八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七十萬,以每平方公里近一萬人的密度,高居全球前十名。由此推論,未來台北市人口若不再淨流出,就算少子化因素與勞動力衰退因素影響,對高密度人口及土地稀有的台北都會而言,房價仍可能獲得支撐而居高不下,所以少子化對高密度人口的都會影響較有限。然而,少子化趨勢真的無解嗎?筆者認為三大政策良方將是少子化最佳解藥:(一)效法德國,大力推動投資移民政策:德國自一九八○年代起人口就開始快速萎縮,稀缺的勞動力對德國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老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一九九○年到二○○○年的十年中,德國大開移民政策之門,大量移民潮再次迎來了年輕人口的正增長。二○一五年,德國總理邁克爾正式宣布:「德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二○一六年,德國簽發了一○五萬份永久居留,是全球第二大移民淨流入國,僅次於傳統移民大國美國的一一八萬份,二○一八年德國大聯合政府就新移民法(Einwanderungsgesetz)達成一致,該法案於年底交由聯邦議會審批,並正式於二○一九年一月一日實施。德國因為大力推動移民政策,解決了人口大幅萎縮的難題,房價反而獲得強力支撐。台灣雖有投資移民辦法,但顯然門戶不夠敞開,大力引進人才、技術、資金,德國移民政策與經驗值得台灣參考。(二)積極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生產力以替代勞動力衰退中美商戰引發台商回流,若能協助製造業回流,在AI時代促進產業自動化大幅升級,藉提升生產力,就足以降低未來勞動力衰退的影響。(三)鼓勵生育,推動中低收入家庭十二歲以前國家養育補貼政策追根究柢,人口負成長不只是房市問題,更是未來勞動力生產力問題,直接影響的是經濟成長力與國力,因此,中低收入的養、育問題,政府必須要制定有效鼓勵與補貼政策,才能有效改善少子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