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上漲指數已逾1千點的台北股市,重燃許多小散戶的投資慾而紛紛進場。只是,這些小散戶不是看著股友社傳來的明牌、就是看著報章雜誌上的分析買賣股票。而資金是「散戶」級的台北大學證券研究社社長蘇硯農,所採用卻是自己研發的「專家」級選股策略,然後在上課前短短10分鐘內,也就是9點開盤後的10分鐘,完成下單便趕往學校上課。
#@1@#在鐘響後不久,蘇硯農鎮定地坐進教室,幾乎看不出他前一刻才跳進瞬息萬變,所有資金可能在下一秒便遭吞噬的股海裡。更令人訝異的是,蘇硯農上課時神情專注,絲毫沒想過要買台股票機,好邊上課邊看盤。這位年紀21歲的年輕股民,之所以能比聚集在號子看盤的散戶還老神在在,是因為他早就經由自己建立的標準選股流程(SOP),選出成長力極佳的英業達,準備長放1個月。大一加入證券研究社,大二開始進場,大三就當上社長的蘇硯農,嚴格說來,投資的資歷很短,只有1年多。但是他非常積極,甚至融合社團指導老師大華證券副理張祖善的技術分析、股市名人呂宗耀的產業視野,及日盛網路證券總經理張清榮等各方精華,建立了自己的標準選股流程,這套秘密武器,讓他所買進的個股幾乎都賺錢,一度獲利高達4成。所謂的選股流程,蘇硯農解釋:「第一步,先設定想買進的個股價位。因為能力有限,我的價位目標設定在20元上下。第二步則是看財報;由營收數字中,找出業績成長20%的個股。第三步就是分析技術線型;從籌碼等技術指標,找出股價在谷底,而籌碼快要噴出的股票。」依照這個標準選股流程,他精選出英業達,而英業達的表現也沒讓他失望。
#@1@#只擁有1年操作經驗的蘇硯農,是在進入台北大學後,才開始接觸股票。大學之前,一如他所擁有極具文學素養的名字,乃是成長於濃濃文學氣氛的家庭中。蘇硯農的雙親任職於公家機構,父親是技術人員,而母親則是文史機構員工,加上是中文系畢業的背景,蘇硯農從小就被母親當成文學家來訓練,研讀中國經典文學,並決定大學要念的就是中文系。不料,當蘇硯農的大學學測成績出來時,竟以0.1分之差,無法進入政大中文系就讀。依照分數落點,下一個選擇就是台北大學財政系。由於蘇硯農不想重考,加上父母並不堅持非念中文系,在雙親鼓勵下,本身不排斥商學院的蘇硯農,就這樣進入了財政系就讀。有趣的是,新生報到那一天,父母一看到證券研究社招生,便極力鼓勵蘇硯農報名。結果,心理上完全沒準備好的蘇硯農,在半推半就之下,由文字世界,進入了數字世界。
#@1@#雖然一開始,對於以數字為主的商學院環境適應不良,可是「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蘇硯農玩出興趣,也找到了刺激的地方,他發現:「當數字跳動,代表財富增減,會心跳加快。」於是,他在課堂和社團裡,猶如一個海綿般,拚命吸收。去年開始,蘇硯農利用自己打工存下的6萬元,加上父母贊助的4萬元,湊足10萬元當成股本,開始小試身手。蘇硯農直接在看盤軟體尋找目標;一檔一檔看下來,發現麗嬰房與景碩的技術線型很漂亮,價格也很適合自己,馬上決定下單。然而只看線型與價位的決定風格,投資風險完全被忽略。果不其然,麗嬰房才上漲不久,線型趨勢就開始往下,而景碩更是完全賭錯,結果麗嬰房只小賺1元,而景碩卻大賠4元。他有些懊惱的說:「這都是只看技術線型的後果。」被嚇到的蘇硯農,體會到產業基本面的重要,於是開始鑽研,雖然社團與學校功課兩頭忙,蘇硯農的研究時間有限,但自從加入了基本面,再運用自己想出的選股流程後,所買的個股,例如英業達、信邦、新巨等,至今帳面上都賺錢。不但賺到錢,更驗證了自己的選股眼光。
#@1@#當在股海投資漸有佳績之際,蘇硯農的功課也沒怠惰,所修6科平均分數都在80分以上,尤其與投資股票相關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更拿下99的高分。事實上,股票世界雖然有趣,但處處充滿殘酷的現實,一個未出社會的年輕人,這麼早接觸,到底好不好?蘇硯農對此看法倒是很正面: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與投資有關,例如交女朋友、猜老師考題都是,若能比同儕早接觸,「在這過程中可以增加勝率,還提早學會縝密思考。」蘇硯農有所領悟的說。事實上,蘇硯農為了增加自己的「勝率」,還積極爭取到美國麥肯錫公司實習的機會。雖然最後失利,但他也因此更了解自己仍有不足之處。「那天來了500多人,當你的學、經歷不夠,被拒絕是理所當然的事。」年紀輕輕闖蕩股海的歷練,讓蘇硯農在遇到挫折時,並沒有像一般只會怨天尤人的失敗者,而是勇敢的面對和檢討自己的缺點。看來,提早走進投資之門的蘇硯農,豐富的不只是他的財富,還有他的未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