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資,一個國家的經濟以及投資都不會暢旺,有外資的加入將使得國家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因為外來資金的挹注將有助於國家基礎建設的開發、高科技的發展或者是服務業品質的精進,以及有助於上市櫃公司在證券市場籌資的容易度。
#@1@#《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指出,當外資進場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新台幣的升值,過去4到5月之間外資大量的投入台股,創下了一個空前的紀錄,也就是連續30多天的買超。4月份的時候台灣的外匯存底是2,590億美元,其中有51%的比率是外資進場買進台灣的股票,因此我們要好好的檢視一下,台灣對於外資有沒有管理政策。股價上漲是大家樂見的,但是當外資反手賣出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辦法做有效的管理?當然,不可否認的,外資進來台灣,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但主管單位對他們的管理政策又是什麼?正是投資大眾所關切的。證交所代總經理蘇松欽指出,目前政府引進外資分3個階段,第1階段是民國72年間接投資的方式,79年是開放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85年是開放一般的外國法人都可以進來台灣市場。從這過程來看,是採漸進式,從開始的時候有投資比例的限制,到92年以後所有的限制都取消了。從交易市場來看,因為是漸進式的,所以對整個市場到目前為止是非常正面的,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它可以活絡我們市場的交易,第2部分則是它可以穩定我們市場的價格。活絡市場交易的部分有幾個數據可供參考,在民國89年的時候整個市場成交金額有30兆,外資交易的比重有2.2兆;去年整個市場不是很活絡,成交值僅有19兆,但外資卻占了5.9兆;像今年到現在來看的話外資已經有6兆,顯見外資在台灣市場的交易量持續增加。因此若有外面資金的活水注入,對於活絡整個市場的交易是很正面的。
#@1@#蘇松欽說明為何外資進來可以穩定市場,以過去的數據來看,除了民國86年外資是賣超以外,其他每年都是買超,而且買超金額逐年增加。89年外資買超有1,613億、90年有3,066億、91年只有279億、92年有5,490億、93年有2,840億,去年則為7,194億。梁碧霞進一步分析,從數字來看的話,外資進來台灣的金額是愈來愈大。在1997年是負的,但往後增加的金額是愈大,到2005年平均外資在每一天對於台股的成交金額占了大約18%。從2006年開始外資買進的金額、買進的天數、買進的速度就更為加快了。外資在介入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的時候,一定是著眼有利可圖,他才有可能進來。外資在進來台灣的時候他們扮演的功能,是台灣經濟的活水;不過,外資進來台灣仍然有些負面因子需要注意。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明,早期的外資都是直接投資,帶進技術、帶進資本,現在的外資多半都是投資股市。外資進來投資股市的時候是看匯率,我們的匯率比較低,目前我們股市的P/E值相對於其他國家都比較低,所以外資都進來了。當股市被推高了以後,外資又出去,所以這一進一出,他們是雙賺,匯率也賺、股市也賺。梁碧霞補充,這是股票市場有這樣的環境能吸引人,低本益比,公司價值被看好。外資雖然有正面的促進經濟的效應,可是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更值得注意。當股價拉高的時候,主管機關的管理的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殷乃平接著說,外資進來以後股價漲上去,價格的吸引力就沒有了;因為外資會找機會跑掉,等待股市跌下來之後,外資再度進場,推動股市再漲一波。所以在1997與1998年的時候,亞洲很多國家都是外資的投機客進來,股市與匯率兩頭賺,把股市抬高了以後就出去,讓股市下來,之後再進場,再哄抬,這樣變成一種炒作性的行為。
#@1@#認清外資操作手法之後,他同時強調了解外資結構的重要性。若外資是以對沖基金或投機客為主的話,他當然是賺了就跑;如果他們主要是一些長期投資的退休基金,他們會留下來共享這個經濟成長,所以要看這個進來的外資是怎麼樣的外資,還要看股市夠不夠大,若股市能大到某個程度,他能夠抬高股價的程度就相對比較弱。所以這牽涉到我們本身的金融市場,不管是匯市或者是股市,它的深度夠不夠,能不能夠承受這些衝擊。至於如何把外資留下來?輔大金融所所長葉銀華認為這個問題最重要,它的重要性超過怎麼預防外資出走。而怎麼把外資留下來有兩個關鍵,第一個關鍵,就是促進股東權益的保護,因為外資也是股東,不管是直接投資或者是間接投資。舉個例子來說,1997年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都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但是新加坡相對受的影響比較少,包括匯率貶值的幅度或股價下跌的幅度,這是為什麼?新加坡其實是一個城市國家,為什麼東南亞四國的股市都大跌,匯率都大幅貶值,但是新加坡抗跌性較強?那是因為新加坡的法律比較保護債權人跟股東,所以外資願意把錢留下來。因此我們可以從中得到這樣的心得:應該要告訴外資,我們的政策是保障所有股東權益的,當然也包含外資。其次,就是這個國家或是產業有沒有給外資一個願景留下來,這是更積極要去面對的;否則只要出了事,假若我們經濟不穩定、政治出了問題,外資要走,唯一的手段就是護盤。但是根據我們以前的經驗,愈護是愈慘,愈是損失。因此假如我們經濟或政治不穩定,不止外資會跑,台灣的資金也會跑。
#@1@#所以從事前的觀點來看,韓國自1998年以後,整個股市的交易、整個併購的交易、還有整個市場的機制,儘量的效法美國,目前外資占整個韓國股市的市值已經將近4成多到5成。雖然韓國的外資比重比我們高,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他們會偏向某些股票,而外資持股超過30%的也才不過80家左右。由此觀之,其實韓國跟我們一樣,比我們更積極的想要吸引外資。梁碧霞認為,景氣或是產業難免有興衰,然而未來的管理政策就一定會愈來愈開放嗎?以目前來看,對於外資在台灣的對沖基金根本無法可管,因為它是檯面下的操作,許多投信他們在買賣對沖基金,但事實上是檯面下在做。我們的政策是管檯面上的東西,檯面下是管不到的。從去年年中開始,投信賣得最好的不是台灣的基金,而是海外基金,尤其是對沖基金。外資在台股買進的已經高達台股的1/3強,外資買進50%或30%以上的個股,像台積電早就已經是外資公司了,外資持股比率已經高達75%;光是五月中,外資持股超過50%以上的已經高達25家,持股超過30%的已經高達97家,外資對於一線的公司抱著大量買進的心態,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說外資應不應該管,應該怎麼樣管?葉銀華指出,2003年我們將QFII的Q拿掉變成比較自由的政策,頂多是這樣;我們能做的就是考量台灣股市跟國際股市的連動程度,把跟它有關的對沖基金列入監督,比較難去限制他們。
#@1@#梁碧霞直指東南亞金融風暴當中有個顯著的例子,就是亞洲貨幣遭到投機客的狙擊,幣值貶,外資瘋狂撤出,這樣是一個不穩定的金融市場,台灣當局應亟思如何建立一套制度,避免這樣的衝擊在台灣的市場上發生。殷乃平舉例,1998年東南亞金融風暴,起源於先攻擊港幣匯率;外資認為香港的經濟變弱了,匯率應該貶值,但是它並沒有貶值,所以採取先打擊香港匯率的策略。打擊匯率的手段是期貨與匯率同時進行,接著是股市。當時股市從9000多點跌到6000多點,在整個的過程當中,光是外資在期貨市場放空的空單,就將近九萬多口,包含現貨市場全都在放空。倫敦金融時報當時曾經說過,若外資再打擊第2次,香港可能就撐不住了。當時包括期貨、現貨股市、匯市全都受害,這一些金額加起來有將近1,500億美元以上。梁碧霞強調,在資金動向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各國之間競爭愈來愈激烈,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已成為各國政府的重要課題。從外資投資台灣證券市場的金額日益增加、國外來台設立的證券機構數目也大幅提升、以外資進出台股金額日漸龐大的種種現象來看,外國證券投資機構所出刊的研究報告,更具有影響股價漲跌的能力,當外資匯入把股價拉高之際,反向賣出之時,如何留住外資的資金,且不讓股市波動過劇,並彰顯了對外資規範的重要性,以維持證券市場的正常交易。(本文內容摘自超視「全民拚理財」節目,請鎖定本周日晚間8點播出之「全民拚理財」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