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2點不到,位於南京東路上的六福皇宮地下2樓會議廳裡,擠進了上百位的投資法人與分析師。趁著活動還沒開始,分析師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今天的這場盛會,「5年多沒開法說會了,茂矽為什麼選在這個時間點開法說?」一位分析師好奇的問著身邊的同業;「我今天看報紙,上面提到茂矽要跨足太陽能產業;所以,今天的法說會,大概是要放利多消息吧」,身邊的同業拿出從網路上列印出來的新聞資料一邊回答。
#@1@#就因為這個利多消息,茂矽的股價從5月15日開始大漲;連續4根的漲停板,讓所有投資人對這家曾經被前茂矽董事長,同時也是前太電財務長,人稱九命怪貓「胡洪九」所拖累的半導體公司,充滿了好奇。2點半一到,去年底才接任茂矽董事長,同時也是國內前三大DRAM廠董座的陳民良,帶著新任總經理唐亦仙與茂矽的經營團隊一起走入法說會現場。一上台,陳民良就開門見山的說,「我想大家都很好奇,為何茂矽要選在這個時間開法說會,我給大家一個最直接的答案,那就是:現在的茂矽已經脫胎換骨,未來的營運前景只會好,不會壞!」
#@1@#陳民良的說法一點都不誇張。短短的半年內,茂矽的營運已經從去年第2季每股小虧9毛錢,到今年第1季交出賺進每股0.97元的成績單;雖然,靠賣業外轉投資的AATI以及南茂的持股,讓獲利激增。但是,光第1季本業就賺進1.3億元的成果,也是過去幾年以來難得的好成績;「陳董的策略布局正確,是茂矽起死回生的關鍵」,從茂矽成立之初就負責生產業務的資深副總,目前身為茂矽發言人的周崇勳表示。由於手上只有一座6吋晶圓廠,因此,茂矽絕大部分的業務都是代銷茂德的隨機動態記憶體(DRAM)為主。為了讓茂矽能夠自給自足,陳民良出任董座之後,就開始釐清茂矽的營運方向,首先就是淡出DRAM市場,並且讓6吋廠發揮功效。為了穩定軍心,陳民良特別派出自己在茂德左右手,同時也是技術大將的女性副總唐亦仙出任茂矽的總經理,透過唐亦仙的技術實力,讓茂矽爭取到包括電源管理IC以及液晶面板用的驅動IC代工訂單,在目前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情況下,月產能已經衝上4.5萬片,也讓茂矽的獲利已經有了基礎。接下來,唐亦仙還規畫跨足代工類比IC晶片的計畫,包括致新、圓創、茂達、立錡等業者都是茂矽積極爭取的客戶。「茂矽會一步一步的用技術以及成本實力去爭取這些新客戶的青睞」,接任茂矽總座不滿半年,卻已經對業務相當得心應手的唐亦仙表示。
#@1@#除了只靠單純的代工之外,茂矽並無法繼續成長。因此,陳民良開始苦思茂矽的未來發展策略,恰巧在半年前,陳民良碰到了一位在清大的好朋友,目前仍在清大物理研究所教書的黃惠良教授,談起了太陽能產業。曾經在AT&T貝爾實驗室擔任計畫主持人的陳民良,除了在半導體的技術專精之位,大學以及碩士都攻讀物理的他,其實對於太陽能產業也有涉獵,看到目前包括茂迪、益通等太陽能股王,所運用的材料技術,其實跟半導體比較起來,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因此,讓他腦中興起了讓茂矽轉型進入太陽能產業的計畫,「時下的這些太陽能廠商所用到的技術,不但不能跟時下的12吋晶圓廠相比,就連茂矽的6吋晶圓廠的技術,都比太陽能電池產業更高,所以人才與技術絕對都不是問題」,陳民良分析。其實,同樣用到矽材料,半導體的矽晶圓要用到純度超過9個9的純度(也就是99.999999999%),而太陽能只需要用到6個9(純度99.999999%)就好,而太陽能板所用到的矽晶圓片,幾乎就占了生產成本的七成;因此,誰能掌握材料就能成功跨足。就以茂德12吋廠每年所產生的廢棄以及再生晶圓片大概30萬片來說,一家太陽能公司半個月就可以把這些材料給用掉,「用吃材料就跟吃水一樣來形容太陽能產業一點也不為過,因此想要成功切入太陽能產業,就要能夠掌握材料來源」,陳民良進一步說明。為了掌握貨源,陳民良除了靠著茂德在12吋矽晶圓的採購實力之外,也開始尋求太陽能材料的夥伴合作;目前,已經掌握了45萬片的外購量,並且情商黃惠良找來得意門生朱志勳擔任茂矽太陽能電池計畫的主持人,計畫在明年第四季之前,順利開出產能。至於這座太陽能廠的位置,就選在茂矽的6吋廠之中。「原因很簡單,現在如果要再申請蓋廠,經過環評到設廠運轉,至少要兩年以上的時間,而茂矽6吋廠內還有至少兩層樓的空間可以運用,加上內部的環保以及管線機制幾乎都可以共用,初期投資只要花2,400萬美金(折合台幣7.5億元),就可以建立30百萬瓦(MW)的產能,一旦開始進入量產,一年將替茂矽創造約9,000萬美元的營收(折合新台幣約30億元),屆時的茂矽將不再是個半導體廠,而是一家十足的太陽能電池公司了」,陳民良相當樂觀的勾勒茂矽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