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陸委會表示,常態包機與大陸人士觀光可望在未來5個月內有具體結果,這個利多可望為將來三通做暖身的工作,預計三通這項利多將刺激更多企業與專業經理人進軍中國發展。
#@1@#早期專業經理人去中國發展的規模不算大,民情風俗交易習慣也不甚了解,也缺乏足夠的市場資訊。可是現在投資中國的勝算比較大。中華徵信所去年年底,針對250大台商集團所做的調查,2002年在中國虧損的集團個數,占調查集團數的61.02%,而2004年在中國虧損的集團個數為39.50%。從這裡看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4年前有6成台商在中國是虧損的,而現在卻有6成在中國是賺錢的;更何況,2003~2004(甚至目前也是)是台灣對中國投資高峰期,因此部分虧損的企業,可能還處於建廠或測試的草創期,無法全部視為正常經營下產生的虧損。當台灣專業經理人一批又一批地進入中國發展,台商的發展將會如何?這個情況就好比「插秧」。插秧前要先培育秧苗,而秧苗會先集中在一個水田裡,這個水田是條件很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一塊地,當秧苗長出後,就把這些秧苗插到田裡面去。中國和台灣的情形就好比是這樣,台灣就是培育秧苗的那塊地,所栽培出來的優秀人才到中國發展,讓在中國的台商發展有很好的基礎。中華徵信所先前做了一個「萬人專業經理人調查」,就非常關心這批人才,將來到大中華地區發展前,應該具備什麼能力?
#@1@#我認為首要的就是道德養成,也就是Integrity(誠信)。現在很多IC產業製程牽涉到很多know-how,即使有很嚴格的管理,但是對於洩露商業機密還是防不勝防;很多技術、經驗和秘方,甚至都在專業經理人的腦袋裡。當然很多外商會採用簽合約來約束,甚至離職後還會付高階主管一年的薪水,但書是要求一年內不可從事相關工作,其目的就是要阻絕離職者於這個市場之外,以免到競爭者任職時,把過去的商業機密用來打擊自己。而中小型企業就只能透過道德勸說來約束,若缺乏自我要求,恐怕公司也拿他沒辦法。但是,一旦個人的職場聲譽不佳,未來發展是會很麻煩的。其次,經理人應該更要求專業。這項調查發現,各個行業對於高學歷的需求日益增加。還有進軍國際除了專業及語言的要求,更要對廣泛的常識有充分的掌握,且須具備策畫、統馭的能力,這樣經理人放到不同的產業發展、行銷不同的產品,才能一以貫之,得心應手。第三則是要敬業。職業不分貴賤,一位敬業的,負責的清道夫遠比一位鬼混的CEO值得人們尊敬。一篇文章談到,把英文字母由A到Z對應到1至26數字,各位可以檢視:Knowledge(知識)加起來的總和是96,Hardwork(努力)總和是98,而Attitude(態度)是100。這個註解說明了作為一個專業經理人非常重要的特質,就是態度!敬業的態度。第四,要適應,隨著發展狀況調整。舉個例子來說,過去在台灣開個小工廠,伙食供應不過煮個幾桌三菜一湯即可,但是在中國,卻是要做數千名員工的飯,從採買、烹調、菜色、如何分批用餐、控管梯次……,都需要面面俱到。中國,這個大到「量變引起質變」的市場,不可不注意。台灣習慣輕薄短小的規模,採取「窮則變、變則通」的方法,不做大規模的計畫與執行,就像是地鼠在地道裡頭跑。可是這種「鑽地道、打游擊」的「靈活策略」,到中國的環境,陣仗一拉開就很大,可以是原來的1,000倍、10,000倍,台商若沒有想清楚如何去經營這樣的市場,可能還沒開打,就困死在自己掘的地道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要時時警惕自己的!有人開玩笑說,「在台灣發展是等死,到中國發展是找死」,但是,找死總比等死好,至少可以有找到活路的機會。很多台商一開始沒有很好的利潤,但是沉潛一段時間,累積市場的競爭力,養成自己的實力,未來就可能彌補這段時間的虧損。專業經理人應認真思考,到中國發展除了專業、敬業、適應力的調整外,更要從游擊戰到正規戰的規格和實力都準備好,正規部隊是要培訓的。
#@1@#早期台灣的玩具販賣通路是在夜市、文具行,陳設在不方便的走道上,又暗又擠,但是明亮寬敞的玩具反斗城引進台灣時,消費者很快接受玩具反斗城這種玩具專賣連鎖店,不但陳設分門別類的玩具,還有琳瑯滿目的促銷與服務,包括送貨服務,不滿意的客戶與客訴也有專人處理。當初引進時,本土玩具業齊力來抵制它,但是消費者畢竟喜新厭舊,家長紛紛帶孩子前往反斗城購買玩具。幾年下來,玩具反斗城雖然間接淘汰了部分本土的玩具通路,但是許多比較像樣的本土玩具賣場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我所要解釋的是,不論是玩具市場,或是中國市場,這都不是零和遊戲,而是藉合作創造更大、更進步的市場,變得大家都可以更有尊嚴地玩這場遊戲。如果在台灣把這些秧苗栽植好,移植到大陸,一定可以枝繁葉茂,結實纍纍。專業經理人在台灣蹲馬步,到中國一定可以一展所長。絕對不是「台商和中國廠商」誰贏誰輸的局面,而是誰擁有互相合作、整合資源的能力與能耐,共同創造互利模式,在這塊市場共存共榮。進而與國際市場競爭!台商到中國發展的態度是可以決定企業的生存的,最低層次的求生存、其次求贏,真正能長期成功的是求雙贏。所以台商的經理人應該化解「不是來吃你的敵對態度」,而是要積極的「修好關係」的態度。如果台商經理人不打算花個8年、10年在中國,是累積不了什麼關係的,這個關係,不是應酬喝酒的關係,而是拜把兄弟的密切關係。
#@1@#施明德先生說在政治生態中,跟對方交手有3種策略:「戰」要有膽識、「和」要有肚量、「拖」要有智慧。借用施先生的政治策略引用到投資策略,也有相通之處:若要在中國採用「戰」的策略,要自問是否有背水一戰的決心與勇氣?如果抱著試試看,不成還可以回台灣繼續的心態,就是決心不夠。講到「和」,你是否願意跟當地的產業鏈合作,發揮綜效,創造雙贏,還是各懷鬼胎只想撈一筆就走?如果你沒有長期合作的誠意與能耐,很可能落得血本無歸的窘境。講到「拖」,則是考驗是否有智慧等待條件成熟。不戰又不和,這背後就得問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優勢可以拖到對方彈藥用盡、自己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撐過對方的炮火轟炸、足夠的遠見可以判斷切進市場的最佳時機?毛澤東曾寫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聰明的台商,你是要戰、要和、還是要拖?要揚名立萬,要史上留名,且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