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的環境裡,要追上第一名,很難,但是,要保住第一名的位置,更難。長期以來,韓國三星電子和樂金飛利浦執全球LCD市場之牛耳,如今,面臨包括友達、奇美光電等台灣液晶面板廠商在內許多競爭對手的挑戰,市場霸主寶座岌岌可危,韓國LCD產業亟待革新。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的資料顯示,去年第1季台灣LCD面板市占率41.8%,距離韓國的48.8%,僅一尺之遙,果真,事隔一年,在友達光電和奇美電子努力提高了液晶面板的產能之後,台灣今年第1季就以52.2%市占率,首次超越韓國,韓國LCD市占率只剩下37.4%,產業研究機構指出:小尺寸面板價格量增價跌、業者被迫減產,改為增產大尺寸LCD面板,是韓國LCD市占率不增反減的最大因素。iSuppli首席分析師暨執行長李道(Derek Lidow)上個月在出席首爾的一場產業論壇上表示,在可預期的未來,台灣將超越韓國,成為LCD產業霸主。此話一出,對一向以LCD市場龍頭為傲的韓國業者來說,無異是挨了一記悶棍。LCD產業詭譎多變、資本密集,李道不諱言,「南韓現在遍地烽火,被迫轉攻為守,資源快要耗盡,對手卻逐漸迎頭趕上。」從韓國LCD市占率的流失上,可以看出韓國正陷入高科技競爭力喪失的危機之中,「若要維持競爭力,韓國業者必須有所改變,要更專注於企業創新,削減低毛利商品的生產比重,轉型生產各種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和增值服務上。」李道表示。
#@1@#「企業創新」這四個字,點出韓國LCD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事實上,LG飛利浦和三星電子在最近這幾年相繼帶頭喊話,要大量增產,採用最新科技,致力於提升生產力,同時降低成本。隨著最新的七代廠相繼進入投產,兩家公司已經在今年1月,開始大規模量產大尺寸電視面板,嘗試進軍目前為電漿科技所主導的大尺寸電視市場,而反觀台灣,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廠商擁有七代廠,並且台灣生產的LCD面板多使用於桌上型及筆記型,在平面電視的應用上,表現沒有在電腦產業來得好,至今未見國際品牌出現,這是台灣廠商在LCD銷售上的盲點,也適足以彌補了韓國廠商第1季LCD銷售低迷的缺憾。由於電腦市場進入飽和,電視成為維繫未來面板成長榮景之希望所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棄體積龐大的CRT電視,擁抱輕薄機種,傳播標準也從類比轉為數位科技。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估計,未來3年,使用在電腦的大尺寸面板需求成長率將達50%,但是使用在電視的大尺寸面板需求,預估將出現3倍的爆發性成長,後市不容小覷,也說明台韓LCD廠商為何積極佈局30吋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市場。
#@1@#今年4月,友達光電併購廣輝電子,吹皺LCD市場一池春水。合併之後的新公司在全球市占率達19%,逼近三星電子、樂金飛利浦的產能,在講究大者恆大的面板產業上,新友達的出現,使韓國的三星、樂金飛利浦立即失去過去在產能上的優勢。新友達宣布投入百億美元資金建設下世代廠,換言之,在不久的將來,新友達很可能將挑戰全球第一大面板廠地位,全球面板業面臨重新洗牌。為了迎戰友達、保衛市占率,業內人士預期,三星和樂金飛利浦將加速新生產線的建置,並進一步削減價格,殺價戰一觸即發。然而分析師指出,只要市場對大尺寸LCD電視的需求增加,韓國廠商的營收成長可能超越台灣業者許多,DisplaySearch預估,三星、樂金飛利浦今年第3季TFT-LCD銷售將達到全球比重的47.6%,連續兩個季度的成長(第1季41.8%、第2季45.8%),反倒是台灣,DisplaySearch不看好LCD兩大龍頭──友達和奇美的表現,預估第3季全球市占率將自第1季的27%,滑落至25.4%。然而,大尺寸LCD面板市占率增加,並不代表韓國業者從此一帆風順,高枕無憂,因為LCD業者不但要為彼此的產能提升相互較勁,對外還要對抗電漿面板廠商。
#@1@#為搶奪平面電視市占率,競爭的後果最嚴重可能導致面板價格驟跌,恐怕到最後廠商連一杯羹都分不到,獲利微乎其微。以32吋電視LCD面板來說,今年元月份的報價是每片552美元,DisplaySearch預期,年底將降至435美元,降幅高達21%。另外,目前市場對LCD面板的需求也不強勁,稍早友達光電將第2季LCD電視及電腦螢幕出貨成長目標,從原本預估20%,大幅下修到剩下6%到8%,宣布的翌日,台日韓LCD類股股價立刻應聲倒地。受到需求成長不如預期的衝擊,韓國LCD廠商斥資百億美元建造的七代廠,產能無法全部開出,每年設備折舊的損失達到上億美元,另外,這兩年來韓元兌美元匯價升值幅度達到22%,韓元升值也使得毛利受到侵蝕,廠商苦不堪言。所謂風水輪流轉,花無百日好,過去韓國靠LCD高科技產業笑傲全球,如今光芒褪色,南韓國家智庫南韓產業研究院(KIET)電子產業部門所長Joo Dae Young表示,「為維持競爭力,台灣投資新廠,將勢在必行。」過去韓國把日本當成競爭對手,所以在這場競賽中,台灣得以坐享其成,以較低廉的成本取得技術及設備。「如今日本退下,韓國勢必得投入資金,自行研發新技術及生產設備。」部分分析師認為,韓國高科技大廠目前正處於抉擇的十字路口,「我不認為三星和樂金飛利浦會被台灣對手比下去,至少目前還沒有,」大宇證券分析師Chung Chang Won表示,「但是產業環境越來越艱鉅,韓國廠商的領先地位將受到挑戰」韓國必須拿出證明,他們可以走出泥淖,開創屬於自己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