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台灣產業轉型的需求,以及邁向全球化的挑戰,整合科技資源與研究發展經驗,共同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是台灣未來在世界新經濟布局中,是否能保有競爭力的關鍵。政府在面對科技產業變動的同時,台灣能掌握什麼樣的機會?政府相關單位有哪些具體政策,可以再創科技產業另一波高峰?
#@1@#《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指出,北歐國家並沒有優越的地理環境,人口相對於其他地區也非常的少,但是卻創造出許多世界級的領導大廠,例如總部在芬蘭的Nokia。Nokia台灣區總經理王建亞表示,芬蘭只有500多萬的人口,相當於台北縣市的人口數,不到台灣的1/4,卻能夠創造世界知名的領導品牌,關鍵在於投注許多心力在創新,人口的數量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必要因素,但是人口的品質加上專注,或是找對了產業,創造出來的力量就非常的大。台灣有2,300多萬人口,產業目前還是注重於製造方面,國民所得大概是在14,000到15,000美元之間,北歐國家包括挪威、瑞典、芬蘭甚至是丹麥,都已經在30,000多美元左右,對他們來說不可能會著重在製造,或是勞力密集的產業,目前大都是專注在創新、研發以及品牌,特別是注重全球性的品牌。王建亞進一步指出,台灣的每年國民所得是15,000美元,我們常覺得台灣的勞力很貴,由於人力貴造成產業外移,可是像是北歐國家,例如芬蘭、瑞典、挪威,甚至包括瑞士也都一樣,每年國民所得已經到了30,000美元了,可是他們不會覺得他們的人力貴,反而把產業再升級上來,進一步提高附加價值。當北歐國家遇到產業外移的問題時,他們就全力發展精緻工業,譬如Nokia在無線通訊的部分就非常強,而Nokia早期還有其他周邊的產業。全世界最大的遊艇Queen Mary(第二代瑪麗皇后號)就是在芬蘭做的,遊艇本身可以搭載5,000人,差不多有3,000個房間,也是芬蘭精緻工業的代表。
#@1@#至於北歐其他的國家,在瑞典的部分像Volvo、Saab汽車或者是Ericsson,瑞典的精密工業也相當強。再以挪威為例,日前蘇聯庫克斯號潛水艇沈沒,全世界沒有人能夠打開,最後是靠挪威用很小型的潛水艇,派潛水伕把庫克斯號打開。而目前石油的價格越來越高,對替代能源的需求大增,丹麥卻發展出風力發電,世界上其他任何大的國家,像美國、法國、德國也沒辦法像丹麥一樣發展風力發電。北歐國家非常的專注特定行業,然後提高附加價值及研發,王建亞認為這些經驗相當值得台灣借鏡。《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認為,北歐國家這些國際知名廠商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除提供基本的優惠措施,其他各項基礎建設、政府效率等,都是廠商的後盾。王建亞補充,以政府的效率來看,北歐國家都名列前茅,譬如說芬蘭多年來政府效率的評鑑都非常高,政府把整個大環境弄好,一般的廠商及企業在發展的時候,就不會考慮到太多其他的束縛,對於整個產業的發展,芬蘭的政府也會參與,譬如無線通訊網路,從2G到3G,到第四代的 4G,芬蘭政府就設立像Future Lab的未來實驗室,協助通訊產業的發展,這是相當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
#@1@#國家政策基金會科技經濟組召集人薛香川表示,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資料顯示,在世界各國競爭力的排名,台灣民間企業的競爭力是一流的,都是前面三名、四名,但是外國人看台灣政府的競爭力,各個項目都是扯後腿的、倒退的,政府要把環境做好。薛香川認為,需要改進的還包括專注性、整體性,以及一致性。關於第一點,薛香川表示,很多在政府部門做事的人,包括學校的老師或是產業菁英都是在美國受過教育的,當然也會把美國的經驗帶回來。但是因為美國地大物博,什麼產業都可以做,自美返台的人不管在那裡工作也好、受教育也好,回國之後就想推動在美國所見所聞的那一套,因此專注性就少了。第二點就是整體性,北歐將國家整體的資源,與各產業上中下游的資源整合,而台灣也有這樣的努力,但是卻面臨了一些困難。薛香川指出,在台灣一般教授如果要升等的話,不是看你有多少專利、有多少技術轉移給企業界,或是對產業界有任何貢獻,而是看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而那些論文卻不一定有實用性。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表示,一個國家的科技政策是片面的,政府的政策是配套的,除了科技政策,還有教育政策、經濟政策、財稅政策等,必須要整體配套措施的完整配合。
#@1@#對於台灣面臨的產業外移問題,薛香川表示不必太過擔心,產業外移是時代的趨勢,產業會選擇適合的地方落腳、發展,我們所要擔心是核心競爭力,政府有沒有讓投資環境變好,包括是租稅條件的改善,以及人才的培育,推動所謂自由化、國際化。梁碧霞表示,當我們在探討企業競爭力的時候,一定是希望政府扮演非常有效率的角色,希望能夠立足台灣放眼亞洲,然後到全世界去賺錢,再把錢匯回台灣。而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就是在關鍵性的時刻,出現一個非常有遠見的領導人,能夠把眼光放到未來,做出關鍵性的決定。王建亞總經理以Nokia為例,大概在12、13年前,1990年初的時候,Nokia是製造電視的,北歐的旅館還有Nokia生產的電視,除了行動通訊之外,還有其他塑膠等各種產業,當時Nokia的總裁奧利拉(Jorma Ollila),一直在想未來10年、20年,Nokia到底要做什麼?於是他做了一個很重要、決定整個Nokia未來10年命運的決定,就是全力往行動通訊發展,把電視機的部門賣掉,甚至將塑膠以及其他產業部門全部都關掉。事實上,在台灣也需要創造比較大型的企業,無論是北歐的Nokia,或者是韓國的三星、現代這些大的企業,必須有足夠的全球化競爭力,而領導人的風範及遠見,則關係到公司格局的大小。
#@1@#張大為表示,其實要自創品牌非常地困難,要非常投入,不是很短的時間就可以看出成果,國內廠商中acer、BenQ都在努力,可是還是有一段距離。台灣過去的強勢是在中間那一塊的製造,可是當我們的製造成本失去競爭力時,並沒有很快速的往研發和行銷去努力,這就造成了一個空洞的情形。今天留在台灣的中小企業,都具備產品非常特殊的特質,比方說它是做紡織,所做的就是耐火、防水的紡織布料,這些特殊的東西是大陸做不到的。而許多低廉、低成本產業,都外移到大陸去了,在台灣的中小企業必須有高附加價值,才能持續發展。張大為認為將高科技的成果轉移到中小企業身上,而目標放在大陸的舞台,在未來是可行的,例如原來在鶯歌做陶瓷的老師傅在50歲要退休,而大陸景德鎮有最好的原料,可是他們做的是5塊錢、10塊錢的廉價碗盤,如果把台灣鶯歌的老師傅請到景德鎮去做一個價值可能是100塊、200塊錢的觀世音像,對老師傅來說,他事業的第二春在景德鎮;對景德鎮而言,它原來的產值從5塊錢,可以變成200塊,如果加上高科技的再引入,能夠做到通訊器材裡陶瓷的部分,更是超過一兩百倍的成長。價值是來自於創意,而創意能夠把其他的產業連結起來,這也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1@#一個成功CEO必須具備什麼條件?薛香川表示第一是聰明、才能夠、有好的判斷;再者是德性,就是言行足以為人楷模;第三是國際觀。其他重要的因素,還包括良好的判斷力,在最短的時間作出正確的判斷,用有限的資源來發揮最大效果,接下來就是用人惟才、知人善用。王建亞則舉出,台灣的科技產業在製造部分很強,現在產官學應該推動的幾個方向,除了網際網路上的搜尋,另外還有行動通訊,現在的3G甚至延伸到4G;除了硬體製造之外,另外還有軟體的部分;甚至可以繼續推動生物科技的發展,這些都是台灣科技界、產業界,未來可以走的一個方向。而從以製造為背景,轉入創新研發的方向,才能讓台灣也能發展出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台灣有許多的第一,梁碧霞強調,晶圓代工的第一、NB代工的第一,還有更多個別企業的第一等著被發掘與重視,例如宏達電的研發能力,連Nokia都坦承在2~3年內趕不上宏達電智慧型手機的技術。技術進步與勞動、資本同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早期的經濟學者認為經濟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生產要素數量的增加,尤其是資本的形成;近來研究經濟發展的學者,則強調科技的進步才是帶動經濟成長的決定性因素。科技的進步所帶動的不光是泛資訊科技產業,甚至傳統產業都可以從科技的應用中創造出新利基。(本文內容摘自超視「全民拚理財」節目,請鎖定本周日晚間8點播出之「全民拚理財」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