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曾經應外貿協會的邀請,前往德國參加一年一度的漢諾威CeBIT展,為參展的台灣企業舉辦一場科技論壇,會中討論的話題就是數位家庭的展望。其實台灣產業今天在資訊電子產業的地位,就是因為加入了個人電腦,而進入了世界級的生產重鎮。因此,台商想要掌握未來數位家庭的商機,就必須藉著個人電腦類似的數位技術,來發展家庭使用的軟體,或是硬體產品的話,就有非常大的機會。
#@1@#其實台灣早期在電視、音響等消費性電子產品方面,早就已經有了部分的成就,不過相對於日本、韓國的消費性電子廠商來說,台灣不管在技術、還是行銷上都還是屈居下風。而透過了這一場科技論壇,就是希望藉此展現台商在數位家庭技術上的創新,來吸引外國的媒體記者與消費者的注意。同時,我們也邀請了英特爾歐洲地區的研發主管,以及剛併入明基的西門子手機部門的高階主管與會,而台灣參加的廠商則是包括了大同、訊連等業者。在這場論壇之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數位家庭已經進入了萌芽期。台灣廠商也已經具有零星的技術與產品,像部分廠商開發的軟、硬體,都已經被英特爾等國際大廠所採用,正代表著台灣業者在製造與研發上的實力。
#@1@#不過進軍數位家庭產業,光是從製造與研發方面來著手,對於台灣廠商似乎是不夠的,從漢諾威展上的情況來觀察,我認為台灣的科技業,如果能夠在國際行銷以及品牌上強化自己的能力,將會有更好的表現。由於數位家庭是消費者導向,而且是進入家庭,因此非常需要消費性產品的行銷手法。根據我的觀察,過去台灣發展的都是個人電腦以及筆記型電腦的品牌,大多是針對專業人士使用的廣告與行銷的手法,太過於產品導向。雖然選擇一台筆記型電腦的使用者會重視功能,但是如果換作一個家庭來選擇一台電視的話,考慮的因素就並非只有產品的功能而已。因為家庭消費者要的是一個可靠的感覺,對於不熟悉的品牌常常不放心,所以在消費性市場的品牌比功能還要重要。一個品牌成功在消費者心中建立的印象,幾乎都是從公司相關的故事去打動他們,並非是產品的故事,而這一些公司的故事,可能是談創辦人如何辛苦建立品牌的故事,也可能是一個工程師服務客戶的事,而這一些故事的共同點就是,要跟人有關。因為企業品牌的建立都是跟人有關,所以要打動人心,就應該用這一些人的故事去讓人聯想,這樣才會感動人心。像是在今年的漢諾威CeBIT展上,許多台灣企業的高階主管,就開始大膽的去面對國際媒體,暢談他們自己在發展數位家庭的願景以及計畫,而此舉,果真讓不少的國際媒體,開始對台灣品牌產生了興趣,也證明了台灣廠商進軍數位家庭品牌,是絕對可行的。